據(jù)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彭總、劉帥、徐帥、聶帥和陳云《年譜》等信史/文獻或口述歷史:
1935年5月24日夜,楊得志部趁“月黑風(fēng)高”、一舉略取安順場…。
當(dāng)晚,軍委作戰(zhàn)局“測繪科”遣員至安順場,僅憑一雜貨鋪老板口述情況,繪制出了一張附近地域“茶馬古道”交通草圖,呈報軍委/總部首長。
因主要顧及“北上”茂縣路徑,該草圖完全忽略了大渡河瀘定至大金川河段多處可資徒涉等等情況,著重突出了:一是自瀘定經(jīng)化林坪、滎經(jīng)、清溪、富林/漢源、洪雅、雅安/金雞關(guān)、名山/百丈關(guān)、大邑/西嶺、邛崍、迂回成都至茂縣,這是條稍許偏東方向的北上路徑;一是自瀘定經(jīng)化林坪、滎經(jīng)、天全/飛仙關(guān)、蘆山、寶興/大雪山、懋功/小金至茂縣,這是條稍許偏西方向的北上路徑。故此,三十多年后彭德懷“舊地重游”時,方知“紅軍沒有瀘定橋也完全可以過大渡河”。
26號,毛主席、周總理和朱總司令等抵達安順場,聽取劉帥、聶帥報告,再三再四審視“交通草圖”,作出了兩項決策:第一、紅軍主力兵分兩路,夾河而上、奪取瀘定橋;第二、電告各軍團、軍委縱隊諸位首長及佯動偏師之左權(quán)和劉亞樓,“我野戰(zhàn)軍為迂回雅安,首先取得天全、蘆山乃至懋功/小金,以樹立依托,并配合紅四方面軍向茂縣行動,決改向西北”行……。
【備注:其實,當(dāng)時四方面軍已經(jīng)略取茂縣半月余…黨中央于冕寧通過報紙,了解了該遲到的消息。】
“在成都的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據(jù)地”是遵義會議之決定。故毛朱周《二十六日電告》“決改向西北”行,也須依程序報黨中央批準(zhǔn)。
31號,黨中央通過瀘定橋入瀘定城。當(dāng)晚于城邊一教堂處召開會議討論,洛甫/張聞天、毛主席、周總理、王稼祥、朱總司令和陳云等人與會。
會議決定:同意“向西北走雪山草地一線”、批準(zhǔn)了毛朱周《二十六日電告》一一此“決定”讓黨中央和一方面軍“閃開”了雅安/金雞關(guān)、名山/百丈關(guān)一線。
五個月半之后,四方面軍主力經(jīng)天全、雅安、名山南下,“打成都吃大米”,于百丈關(guān)兵殤、折損過半一一故言黨中央(瀘定)會議決定“閃開了百丈關(guān)兵殤”災(zāi)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