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一期《龍游商幫-龍商行》刊首語,首發與此,借作中秋祝語。祝福所有的朋友們,平安快樂 幸福美滿
中秋節剛剛過去,你是咋過的呢?
我原本想去上海再看看那幾家博物館,順便在南京東路的外灘再細細回望這附近成群的百年歐洲風格老建筑。然后,到了放假那天,卻是“貝碧嘉”搶先到了上海。一看進滬的高鐵、高架都受限,也不知道這個“貝碧嘉”臺風會在上海閑逛幾天、橫掃幾天,我們也就只好取消這個行程。
那么,這個好不容易被假日辦湊在一起的三天假期干什么呢?
那就刷劇吧。
于是就刷到了《無問西東》。
這部豆瓣獲8.8分的電影居然拍攝于2018年,今天才看到。《無問西東》講述了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20世紀20年代)、抗日戰爭中后期(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市場經濟浪潮下的改革開放時期(現代)這四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人的夢想、掙扎、成長和犧牲。
在整部影片結束,片尾以一筆帶過的形式介紹了從清華大學走出、或在清華大學留下足跡的各界名人: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孫立人、李政道、蔣南翔……也就是說,一座清華園,成將一部中國近代史。
電影開頭便言:如果把你人生的未來提前告訴你,你是否有繼續下去的勇氣。這句話讓我在接下去的看片中時時代入到畫面里,直到這個場景出現。
昆明城西北,大雨滂沱,西南聯大臨時教室。雨點敲打著屋頂的鐵皮,噼噼啪啪。教授的授課聲被雨打鐵皮聲所淹沒,學生們無法聽到些什么。這時教授轉過身,非常沉靜地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靜坐聽雨。他不再講什么,任憑雨水漏下,打濕肩頭,毫無所動。據說他的原型是一代經濟學大家陳岱孫。在他的靜氣的帶動下,學生們也漸漸安靜,靜聽風聲雨聲。
當你無法改變風雨時,看淡風雨。
去年我去了趟濟南,看望一位原在華為海思擔任高管的龍游人。他帶我們看他們正在建設中的工廠車間,一臺臺價值動輒上千萬、上億的精密機床,我沒多少概念,只感覺這一臺臺機床僅從外觀看都堪稱工藝品、藝術品。而他也不會細說這些設備究竟意味著什么、能干什么。大概因為他曾在華為工作,所以我們同行中有人忍不住問他,中國芯片到底能做幾納米?他說,這我不知道,我只能告訴你,我們現在是“人傻錢多”,你看,我們就知道花錢大把大把花錢買這些高端設備,我們做18納米、20納米的吧。
同行的朋友仍想再問。我拉了他一把說,別問了,剛剛說了,明年(就是今年了)華為有震撼的新手機推出(我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華為Mate XT三折疊屏手機“非凡大師”發布)。
現在可以說了,“芯片越做越小,我們越戰越強。”
中秋節企業界朋友在一起聊天,有位前兩年就想著再拿地擴產的企業老總跟我說,本地再拿不到地我現在不著急了,我準備去杭州、昆山、合肥這類長三角經濟圈城市去拿地發展,我目前這一板塊就放在龍游了,更高端的產品移出去,移到高校密集、產業氛圍好的地方。
他講這話是有足夠底氣的,他的企業除去必要的流動資金,他手中還時刻握有千萬級的資金儲備著,只要有合適的生產空間,他的產能、產值、營收、市場份額都能迅速的翻一番翻兩番,現在加速擴產的醫藥上市公司都追著他要貨。而不擴產,他現有生產場地也能年增30%,凈利潤數百萬,納稅超三百萬,比許多明星企業日子好過很多。
講這些,是我從這兩位企業家朋友身上感受到的:腳踏實地,心平氣和,做好能做的事。網絡上,幾年前馬云唱《怒放的生命》的視頻這幾天被翻了出來,播放量很大。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幾年似乎絕望總是隨處可見,但是創造的活力也是轉角就能遇到的。
習慣了高速發展,習慣了做什么都有賺,往后如果一直都低速發展的話,前輩沒告訴過我們該怎么辦,不妨在自己的邊界里努力到極致,然后適當放下,靜候花開。
借用一句話,相信市場,相信競爭,相信初心,相信理想主義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