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9月19日,中國中車軌道交通與清潔能源裝備共鏈行動大會暨大連市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交流大會在大連召開。政府相關部門領導、中車集團總部及各子公司代表、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嘉賓云集,圍繞央地共鏈、產業共鏈、全要素共鏈,開展應用場景和產業鏈重點環節供需對接,發起一系列深度對話和行業聯動。科技園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中車文化科技公司執行董事蘭玉貞,中車文化科技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徐厚廣參加會議。
在9月19日上午舉行的“產融結合共筑產業集群新生態交流會議”上,徐厚廣介紹了中車文化科技公司的戰略布局與定位,并就未來一段時間,中車文化科技公司面向合作伙伴在IP授權、文創產品研發設計、文創產品生產制造、展館體系打造、工業研學等五個方面的合作發起邀約。
“制造+服務”優勢疊加
塑造文化科技產業發展新形象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抓住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相融合的重要機遇期,根植于中車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既有優勢,按照“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數實融合、產融結合、產才融合”的路徑,探索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軌道交通服務場景,結合文化創意產業新趨勢,構建多元化、創新性的業務生態體系,通過跨界融合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車集團在文化產業賽道上建立健全產業鏈運行機制,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科技創新內生動力,開辟軌道交通文化繁榮新路徑。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定位為中車唯一的文化產業發展平臺,將聚力中車品牌價值提升,促進中車品牌價值轉化,賦能中車產業園區運營,著力打造IP孵化及運營、文創產品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生產制造與銷售(含服務)、展覽展示、品牌服務等核心業務板塊。
“文化+科技”并駕齊驅
打造多維度消費新場景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立足中車軌道交通產品知識產權基礎及品牌優勢,構建中車文化產業實體,開拓文化科技應用場景,促進內部文化資源有效聚合、全線聯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將成為中車集團展現科技創新“硬實力”、文化品牌“軟實力”、社會責任“暖實力”的重要推動力,展現文化科技產業發展新擔當。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通過“文化+IP”,構建中車品牌文化資源數據庫,以科技賦能文化成果的轉化;通過“文化+文旅”,促進軌道交通“學”與“游”融合,做強文旅產業鏈條;通過“文化+場館”,搭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服務平臺,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通過“文化+生態“,培育更具科技含量的新型文化業態,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
今年7月以來,中車文化科技公司已成功開發并實施(長客、四方、浦鎮、戚墅堰等)多條研學線路,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建立了中車文創的研學品牌,創建融合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的教育實訓基地,打造新興文化消費場景和優質文化消費空間,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制造業+文化產業融合路徑模式,有效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躍升。
“固鏈+拓鏈”雙鏈共建
激發文化產業集群新活力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圍繞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培育和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發揮中國中車軌道交通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的影響力,為中國中車發揮駐地央企功能作用和示范帶動效應,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中車文化科技公司將與上下游供應商依托在軌道交通領域的資源配套,協同做好中車IP體系的開發,打造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場景,推動技術創新、產業跨界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和品牌價值提升。
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我們邀請各位共同開展文化產品如動力仿真車模芯片和控制系統等技術研究與創新,搶占國際市場;拓展延伸科技創新,開發豐富多元的數字產品;基于產業鏈上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的關系,邀請合作方和文化科技公司一起從授權生產制造向智能制造推進,充分發揮文創產品的滲透和增值效應,提升傳統制造業價值鏈、拓展產業鏈,實現文化產業與傳統制造行業的融合,釋放產業創新活力?!毙旌駨V介紹。
在本次大會同步舉行的中車共鏈行動大會“生態展”專題展覽中,中車文化科技公司推出的中國鐵路150年限量珍藏卡、《復興中國》紀念徽章、火車積木模型三個產品參展,吸引了各位領導嘉賓駐足參觀。中車文化科技自主研發的火車文化衫、徽章冰箱貼、2025周歷、積木等產品將于近期陸續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