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南聯村南畝村民組的李傳飛,這幾天一直再用手機記錄著村里正在加緊開展的電力搶修。同樣經歷過2014年“威馬遜”臺風,李傳飛發現,這次“摩羯”臺風后的電力搶修有點不一樣,每天,家頭頂的天空多了許多無人機。文城鎮屬于文昌市核心城區,是本次臺風重災區,李傳飛所在的村子50多戶村民戶戶受災,他們一方面見證著電網搶修工作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參與搶險,共渡難關。
以裝備護安全
“我們村子周邊被叢林所包裹,如果是不熟悉環境的外地人,鉆進叢林后很容易迷路。”李傳飛所言非虛。
異地開展供電搶險,每一支隊伍首先要攻克的一大難題是對地理環境的不熟悉。李傳飛所在的南畝村民組由10千伏文磚廠線南畝2號公用變壓器供電,臺風過后,供電設備受損,南方電網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隊隊員羅再龍、薛峰、范旭陽、龍談林四人帶領20多人搶修隊伍需要最快時間內搶出這條線路。他們要做的是摸清設備受損情況,統計出所需搶修物資,以便搶修隊伍有備而戰。就在現場勘察時,四人在叢林中不斷穿行,手機失去信號,迷了路,無人機“飛手”范旭陽將隨身攜帶的無人機升空后掃視周邊路況,通過無人機導航找到了穿越叢林的一條小路,四人得以脫險。
像范旭陽這樣的“飛手”,此次臺風搶險中,貴陽供電局一共調集了16人,他們駕駛16臺無人機,與其他隊員一起,共同組成了一支534人的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隊。
雖然不太明白搶修隊員用無人機具體看些什么,但外行人李傳飛只感覺,無人機一升空,大到村子的全貌,小到一根電線桿上的零部件,都能通過無人機看到。貴陽供電局10千伏文磚廠線現場搶險組第四小組組長黃保強參與過2014年“威馬遜”搶險,在他的回憶中,十年前,受損線路的勘察都是人工巡檢完成。如今派上無人機后,勘察視角更多,通過鏡頭變焦把設備拉近后近距離觀察,勘察精度更細,搶修材料的準備也更精準,相比傳統的人工巡檢,通過無人機進行現場勘察,工作效率提升50%。
南畝村民組50多戶村民幾乎全部以種植胡椒、檳榔、橡膠、椰樹等經濟作物為生,臺風過后,每家每戶根據種植規模的都有大小不同的損失,李傳飛家這次損失有10多萬元。這些天,各家各戶都在想辦法應對沒電的日子,有寄宿到其他親戚家的,也有用自家電瓶車電源搭線后用來照明的……“損失可以通過恢復生產來挽回,但電是基礎,也是保障,有了電,不僅是每家每戶的照明,抽水機也可以運轉起來,生產就有了希望。”李傳飛說。
19日晚6點30分,南畝村民組村口,黃保強帶著隊伍將最后一檔脫落的導線架上電桿。這檔線關乎村民伍世權家胡椒種植的抽水用電。羅再龍、薛峰負責現場監管,范旭陽、龍談林用無人機升空進行施工作業巡查。20分鐘后,全線搶修工作完成。羅再龍與薛峰集合隊伍,確認搶修工作項完成情況。范旭陽與龍談林再次將無人機升空,對準40處樹障點、50根受損電線桿,以及受損橫擔、斷線、脫線等是否恢復進行再次復核,檢查搶修作業區段是否還有遺留施工人員,確認無誤后,范旭陽將無人機現場驗收情況反饋給羅再龍,由羅再龍統一匯總后上報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現場指揮部。
“我們利用無人機主要開展施工前現場勘察,摸排線路臺區受損情況,繪制線路及供電臺區受損圖。對已修復的線路及供電臺區進行機巡復勘,及時發現遺漏問題缺陷。在施工過程中,利用無人機協助現場安全管控,檢查封閉接地線是否裝設到位。確保搶修各環節安全無‘死角’。”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隊無人機團隊負責人王林波說。從9月8日至19日,貴陽供電局出動無人機340余人次,飛行線路總公里數超過1000公里,巡視發現倒桿、斷線、導線脫落、樹障問題共3400余處,利用無人機復勘和安全管控發現樹障清理不徹底、導線脫落未固定,供電臺區封閉接地線裝設不規范等問題數46處,問題全部得到處置。
“這次我們需要搶修的點和搶修工作量相比‘威馬遜’時翻了近一翻,但我們開展搶修更從容。”黃保強帶的隊伍與貴陽供電局派出的其他多支施工隊伍一樣,不僅有專門的無人機團隊硬件上也多了隨車吊、夜間強光照明,并批量配備了驗電器等多種安全工器具,這些設施設備為他們安全施工一路保駕護航。
以管理提效率
“摩羯”搶險,貴陽供電局負責文城鎮20條10千伏線路,涉及315個自然村3.18萬戶低壓用戶的搶修復電工作。面對艱巨而繁重的搶修任務,保住安全才能保住效率,而提升管理,又是提升效率的“良方”。
貴陽供電局于9月17日與文城鎮政府及文城供電服務中心共同成立工作指揮部,按照“全領域負責、整線包干、縱深推進、突出重點”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政企聯動優勢,積極組織各村民小組對樹障進行砍伐,提前清理線路走廊,開辟電桿運輸通道,為立桿架線提前做好準備,以便搶修隊伍能更快、更好開展搶修作業。
在南畝村民組搶修現場,黃保強帶著隊伍到達作業點時,發現線路通道已被清理通暢。原來,南畝村民組副組長馮推培在搶修隊伍到來前,組織了李傳飛等20多位村民,利用各家各戶常備的砍樹工具,幫助搶修隊伍提前完成樹障清理,給搶修工作贏得了時間。在搶修過程中,馮推培還通過海南當地語言喇叭廣播喊話、反復提醒村民斷開空開,停用發電機、蓄電池等發電、儲能設備,防止反送電傷人,保障現場作業人員人身安全。
“我們對環境不熟悉,如果沒有政府部門與村民的支持,我們原計劃一天的搶修工作至少要兩天以上才能完成。”黃保強說。
在現場指揮部的一面墻上貼有一張碩大的“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進度表”。表內分欄設置大到管轄單位、線路名稱、故障位置、故障類型,小到倒桿、斜桿、斷線、樹壓導線、避雷器、瓷瓶……表內信息每日更新,數據來源于各支搶修施工隊伍。
“橫山東邊分線已送電、紅田坡公用變壓器完成搶修、姓黎分線加刀閘一組……”每一支隊伍,每天會在搶修“線路圖”上繪制“作戰圖”,根據“線路圖”清晰記錄每一項搶修工作。
“文昌搶險在持續,搶險任務艱巨,現場指揮部是全盤工作的關鍵,我們將不斷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全力支撐一線隊員的快速搶修。”指揮部副總指揮令狐勁松說。
對一線搶險隊員開展員工關懷與心理疏導,這是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現場指揮部連續多日晨會上的重點工作。
“天涯共明月,同心戰摩羯!各位兄弟們,你們辛苦了!”中秋夜晚8點,羅再龍給他所在的搶修工作小組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讓大家搶一搶,一來在辛苦之余給大家找個樂子,二來也是寬慰一下一線作戰的隊員們,做好心理疏導,希望大家能夠堅持奮戰,完成搶修任務。看到一個個搶紅包后用手機敲擊出“謝謝”、“開心”、“祝大家中秋快樂”的字樣,羅再龍很欣慰。
“盡最大力保障每一位一線搶修隊員的衣食住行,考慮他們的作業環境、勞動強度與心理健康。是我們抓好搶修效率的前提。” 現場指揮部總指揮謝兵說。(楊志堅)
文章來源:貴陽供電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