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羈魂虛仗些詞招,病骨那禁積毀消。
- 亂葉打窗寒有信,昏燈照幔夢無聊。
- 棧邊老驥心空在,爨(cuàn)下殘桐尾半焦。
- 百感忽生推枕起,碧霄銀漢正迢迢。——宋 陸游《秋夕》
簡譯:
孤獨寂寞,需要借助文字慰藉心靈,身體孱弱,哪里承受得住毀謗和消磨。
落木無邊,亂葉打窗,送來深秋的消息,昏暗的燈光映著床帷,長夜難眠。
千里馬雖有壯心,卻難遇伯樂,灶下的良才雖然幸存,但卻不能才盡其用。
百感交集,再無睡意,于是就推枕而起,出門賞景,銀漢迢迢,月朗風清。
賞析:
此詩作于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彼時,陸游閑居作于山陰老家,秋夜想起自己的身世際遇,百感交集,夜不能寐。
“羈魂虛仗些詞招,病骨那禁積毀消”,首聯寫身世際遇,首句寫壯志難酬,次句寫屢遭詆毀和打擊,身心飽受煎熬。
“羈魂”指心靈的空虛寂寞,既不能馳騁沙場收復河山,也不能身居朝堂安邦定國,空有滿腹經綸,卻只能投老山林。
乾道六年(1171年),陸游入蜀,而后進入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
僅僅八個月,幕府就被迫解散,陸游無奈地重回成都,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召其為參議官,又遭主和派詆毀。
迫于壓力,范成大只好將其免職,為生計,陸游耕讀杜甫草堂,為回擊主和派“燕飲頹放”的攻擊,他自號“放翁”。
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從蜀地歸來,得到宋孝宗的召見和賞識,被賜予進士稱號,升任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第二年,江西水災,為賑濟災民,陸游開倉放糧,遭給事中趙汝愚彈劾,同年十一月被召回,陸游忿然辭官回歸山陰。
作此詩時,陸游閑居三山已經四載,動輒遭貶,郁郁不得志,身心都飽受打擊,每每想起難過的往事,自就心緒難平。
“亂葉打窗寒有信,昏燈照幔夢無聊”,頷聯寫當下,首句交代時節和時間,次句寫愁人夜長,百無聊賴,難以入夢。
中秋時節的鑒湖,已是一片凋零的景象,落木無邊,寒意泠泠,夜深尤甚,一燈如豆,孤單寂寞冷,詩人難以入睡。
“棧邊老驥心空在,爨下殘桐尾半焦”,頸聯引用典籍,承首聯之意,繼續寫身世和際遇之愁,壯志難酬,才不得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龜雖壽》中的詩句,抒發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作此詩時,曹操53歲,陸游作《秋夕》時58歲,雖有和曹操一樣的豪情壯志,但卻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空老江湖矣。
“爨下殘”之典出自《后漢書》,“爨(cuàn)”是爐灶,或者燒火做飯之意,“殘”即爐灶中殘存下來的良才。
吳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聽到燃燒的聲音,知道是有用之才,就請人用殘木裁而為琴,音色絕美,取名為“焦尾琴”。
蔡邕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精通音律,殘桐被其所識是幸運,但陸游卻沒有拿份幸運,難遇伯樂,才不得用。
“百感忽生推枕起,碧霄銀漢正迢迢”,尾聯寫往事如煙,思緒紛亂,塊壘難澆,推門而出,獨立月下,一任心事紛繁。
首句是詩人的心理描寫,展現的是心事重重,難以入眠的精神狀態,就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推枕而起的動作,外出賞景。
次句以景結情,韻味悠長,通過對浩茫夜空的描寫,以此來襯托詩人無邊的心緒,恰如辛棄疾的“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愁人夜長。彼時的陸游百感交集,往事紛紛涌上心頭,本有氣吞殘虜的豪情壯志,可是,入仕后,卻是屢遭打擊和排擠。
年屆花甲,人生遲暮,難道就這樣終老山林嗎?這不是陸游的本意,可是,面對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朝堂,他又能如何?
彼時,久久佇立在月色中的他,那滿懷的愁緒,不僅僅是為自己尚未實現的理想,更多的是他那可在骨子里的家國情懷。
“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外界的壓力和磨難,生活的感受,和自我境遇的無奈,就有了陸游這首《秋夕》。
參考文獻:
《劍南詩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