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如果有人傷害了我,我選擇原諒并對這個人加以幫助,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就是做到‘仁義’了呢?”
孔子回答:“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那么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對你有幫助的人呢?做人需要有原則,傷害了你的人,你就打回去;幫助了你的人,你當涌泉相報。”
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憲問》這篇文章很長,其中集合了孔子回答其學生原憲以及其他一些人的提問。其中有做人的原則,做官的原則。比如開篇的原憲問恥。子曰“國有道,谷,國無道,谷,恥也。”翻譯過來就是如果國家興盛,那么做官的拿著自己的俸祿就可以心安理得,但如果國家混亂無道,這些當官的還拿著俸祿,那就是不知羞恥了。再比如子路問怎樣才可以做到君子。孔子說,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保持肅敬的態(tài)度,讓自己周邊的民眾安居樂業(yè)。那就是君子了。不過,做事也不可強求,想要讓給所有的民眾都安居樂業(yè),即便是堯舜也是很難做到的。
人類世界的文明,記入史冊的不過數(shù)千年之久,像先秦諸子那樣能夠留下系統(tǒng)性思想文化的國家并不多。西方創(chuàng)造出來的鴻篇巨制我并不相信。其實它們如果不搞這樣的鴻篇巨制,而是循序漸進的從一鯪半爪的遺留中闡發(fā)它們祖上的文化結晶,或者更能讓人信服。比如中國文化中比先秦諸子們更早的詩經(jīng)、尚書等,都是能夠很清楚地看出它們的傳承脈絡以及因為文字所限而不得不精簡異常的篇幅,甚至可以看出后人對它的某些增減。可以這么說,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百花齊放,奠定了后來兩千多年中國的文化體統(tǒng)。無論后來的歷史向哪個方向發(fā)展,最終也跳不出先秦諸子們鑄造的窠臼。做人如此,做官亦如此,持家如此,立國更如此。
今天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日本的外相上川陽子可能會就一日本人在中國被擊殺一事向中國外長提出協(xié)商,同時他們還會就恢復中國進口日本海產品一事進行探討,以期盡快恢復中國對日本的海產品進口。
這些年來,中國人在境外受到傷害的事情也是屢有發(fā)生的。就是在日本,中國人受到的傷害也絕對要比日本人在中國受到的傷害要多得多。對于這些中國人在境外受到傷害的事情,中國外交方面也不是沒有管,一般都是積極協(xié)助家屬入境,積極要求所在國提供醫(yī)療和救護服務,并嚴正要求保障其境內的中國人安全。這些都是屬于外交官們的份內之事,而我們的外交部門和外交官們也都做得很好。但把一件刑事性質的傷害案,提升到政治層面的外交戰(zhàn),我們卻很少去做。比如,如果在日華人在短期內連續(xù)受到傷害,我們的外交官們就不僅僅要做那些份內之事,還要把這種事提高到政治層面,讓所在國知道我們的態(tài)度,感知我們的憤怒,并進而提出相應的要求。
只是很可惜,我們很少這么做。當然這種情況并不能怪我們的外交官,甚至外交部門,而是需要深思我們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們對于自身文化的深層理解。所謂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沒有錯。但往往在執(zhí)行時,我們往往對于以直報怨這種事做得不夠到位。試想,如果我們自家國民在境外受到傷害時,也依據(jù)其案發(fā)的性質而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刑事案件就是刑事案件,我們只提供基本的外交幫助和保護,而因為受到種族歧視或極左或極右分子的傷害,那么我們就一定要提升到政治層面來向所在國提出抗議或要求對此做出更為嚴厲和合乎案情性質的處罰和賠償。哪怕對方對此含糊以對,我們也要有自己明確的態(tài)度。否則,不但會讓所在國的邪惡思想和邪惡動作更加猖獗,也可能會導致如今我們所處的這種被動局面。
因為我們此前對于它國的政治屬性傷害反應過于寬容甚至遲鈍,甚至避開政治元素只談刑事責任,導致如今它國在追責我們政治屬性責任的時候,我們也就只能避而不談。而這種避而不談,只會給旁觀者以及追責國帶去一種逃避的印象,從而使得我們在外交和輿論上更加被動。如果我們此前就曾對我國民眾在所在國受到的具有政治屬性的傷害進行正面追責的話,那么今天的日本外相也就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在會面還沒有進行之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你或者會認為這很無理,但人家卻認為這很合理,更何況,用這樣的機會迫使中國在核廢水檢測上放寬標準,從而使得日本水產品的出口合法化,那對于日本來說,簡直就是一樁再好不過的交易,由此對中國的傷害進一步加大,對日本的正面宣傳進一步增加。真實用心良苦啊。
這就好比一個人借了你的錢,因為你礙于面子,既沒有讓他打借條,也沒有在公開場合索要過這筆欠款,但他借錢時,所有的人都是看到的,知道的。只是你沒有對這筆錢提出聲索罷了。在某種情況下,你也當眾從這個人手里借了一點錢或者其他什么的。而這個人卻很快很嚴肅的要求你打欠條并不斷追討這筆錢。這時候的你,是個怎樣的光景呢?自然是憤怒,痛恨以及難以啟齒的羞辱和悲憤:老子以君子之心待你,你卻以小人之為算計我?或者這時候,我們對于日本當前的這種行為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但是沒辦法,誰讓你對小人也以笑臉相對呢?你想當君子,可是也要懂得君子之道到底是什么的,并不是一味的寬容,而是有原則的進取。
原憲問恥。其實我們可以把恥的范圍再深化一下。國無道,食俸祿者固然當恥,而沒有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使得自己的職責范圍受到不應有的傷害,那也是一種恥。不作為固然可恥,不能優(yōu)秀的作為,難道就不是一種恥?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國際事件時,一味的展示和善姿態(tài)并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所以它還要再欺負下去。只有義正言辭的抓住每一次能夠問責對方的機會并積極問責,人家才不至于繼續(xù)對你構成傷害,最起碼在它受到傷害的時候,不會向今天這樣舔著臉來要求公平正義,從而換取更多符合它利益的籌碼。
君子之道,修身只是最基本的素質,安人【治國平天下】才是君子的追求。不能安人,只求修身,那和廟堂上的泥塑木偶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而安人之道,剛柔并濟自然必不可少。沒有鋼拳神威,豈有柔情萬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