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家就有午睡的習慣,別人一吃完午睡就去干農活,我們都是午睡完再去,哪怕是農忙季節也不例外。總之一句話,哪怕下午有天大的事兒,也要小睡片刻,養足精神再說。
也許你會認為,孩子睡不睡午覺也沒關系,甚至認為,為了學習是可以犧牲午睡的。
可是你不知道,小小的午睡,卻蘊藏著大大的能量。兩個孩子,若一個習慣午睡,一個從來不午睡,當時間拉長到10年、20年,那么他們在這4個方面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1.腦容量不一樣
2023年,發表在《睡眠健康》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白天習慣小睡的人的腦容量,比沒有午睡習慣的人更大。
腦容量大,意味著神經元更多,對信息的加工更加細致,整個人的反應可能會比別人快,想問題也有可能更加的深入。
所以,愛午睡的孩子,很有可能思維更加綿密,腦瓜子轉得更快。
2.學習力不一樣
馬薩諸塞大學證實,午睡可以改善注意力與記憶力。科研人員將40個3-6歲的小朋友分為兩組:
A組早上玩游戲,午睡一段時間后,下午接著玩游戲;B組早上玩游戲,下午玩游戲,不午睡,結果發現,睡了午覺的小朋友的得分比不睡午覺的孩子高出10%,并且這種高效表現持續到第二天早上。
外界的信息,是通過五感輸入大腦的。覺醒時,孩子不只是眼睛、耳朵,全身每一個地方都受到各種各樣的刺激,中午酣睡一會,可以讓海馬體(大腦的記憶工廠)對輸入進來的信息進行歸類,過濾一些“無用”信息,緩解大腦的壓力。
你看,午睡就像重啟卡頓的電腦一樣,能提高大腦的整體機能,提高學習力。
3.自控力不一樣
大腦是人體耗能最大的器官,是肌肉的4倍左右。要是不通過午睡降低體溫,讓孩子休息一下,他的大腦杏仁核容易因為過度活躍而引發負面情緒。比如難以調控情緒,因為一些小事就發脾氣,攻擊別人等等。
當小朋友睡眠充足時,前額葉就能夠有條不紊地工作,抑制杏仁核的活動,從而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的心態。
小的時候,正是大腦高速發育的階段,如果長期不午睡,身體與大腦的疲勞得不到舒緩,杏仁核會變得格外敏感,體內的皮質醇(壓力激素)水平也會很高,那孩子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脾氣暴躁,一點就著”的人了。
有研究發現,僅僅一晚睡眠不好,杏仁核的反應速度就會提高60%。
高度敏感的杏仁核,甚至會把微不足道的事情,視為主要壓力源。那這樣的孩子,真的就像一塊被燒紅的鐵,碰一下就都有可能被“燙”到。
既然午睡可以舒緩杏仁核的壓力,為什么不讓娃睡個小覺呢?
4.對生活的掌控感不一樣
人體內設有一個“生物鐘”,主要職責是控制體溫、調節激素平衡與血壓等,當體溫下降時,我們就會犯困。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體溫每天會下降兩次,分別是中午12點左右和晚上21點以后。
而午間小睡,能夠消除上午帶來的困意,有助于良好生物鐘的建立。
習慣午睡的孩子,可以有效率、有節奏地更新自己的精力,所以他可以全天候保持穩定的情緒、高質量的精力,以及高效的表現。
試想想,一個人想學習的時候能專注學習,想控制情緒的時候能迅速讓自己平靜下來,遇到難題的時候也表現得更為堅韌,一切都在秩序中穩步推進著,對生活始終有一種掌控感,他是不是更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總而言之,午睡影響著孩子生命的律動,健康的脈動!在生命早期,父母就要開始幫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系統了。
許多人抱著“孩子還小”,寶寶愛怎么睡就怎么睡,今天12點睡,明天下午3點睡,以為孩子大了,生物鐘系統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行建立了。
多項研究表明,假如在嬰幼兒期,孩子的生物鐘就較紊亂,沒有養成規律的作息,那睡眠問題會持續到青年,乃至晚年。
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會睡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午睡,不能隨他睡多久就多久。
孩子的年齡不同,午睡時長不一樣:
1-3歲的寶寶,午睡1.5-2小時就夠。
3-6歲的幼兒,小睡1-1.5小時即可。
6歲以上的小朋友,小憩0.5-1小時就好。
記住,午睡時間最好放在12:00-15:00,這個時間最易犯困,也有利于晚上入睡,穩定生活節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