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還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一些深山老林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孤零零的墳冢,通過碑上的文字,還可以依稀辨別墓主人的信息。
四周都是參天樹木,再加上一陣冷風吹過,估計這個場景就是大多數恐怖片里的經典鏡頭了吧。
其實早些時候,這樣的場景相當的常見,土葬嘛,基本上哪個村子里都有這樣的幾個山野孤墳。
但是近些年,隨著城市化腳步的不斷加快,即便是在山村,這些孤墳野墳也在逐漸的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火葬、公墳和陵園。
墳冢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土葬的典型代表,但是為什么如今土葬越來越少,反而被火葬取代了呢?
壓倒土葬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實是科學!
一土埋千年,土葬到底始于哪個朝代
其實土葬是什么?說白了就是“埋人”。
可能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這件事是跟宗教有關系,再就是有些人也有些迷信,覺得這土葬其實就是,有著一些比較特殊的說法。
但實際上這土葬真的沒什么特別說法,尤其是在土葬最早誕生的階段,之所以選擇“埋人”的方式處理尸體,說白了就是怕被動物給吃了。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土葬最早要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期。
舊石器時代,那個時候的文明還不能算是文明,所以暫且稱老祖宗為原始人。
原始人的壽命都不長,那個時候如果要是因為一點天災人禍,人去世了,那么怎么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挖個坑給人埋了。
埋人的道理很好理解,因為如果不埋的話,很快尸體就會被野獸給吃掉了。
試想一下,這邊把親人拋尸荒野,然后另一邊就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被野獸給吃了。
這種滋味即便是原始人,也一定非常難受,所以最早的土葬就是這個原因。
再后來,文明就逐漸形成了,土葬因為已經沿襲了下來,那么就要讓它變得更加合理,更加有說法。
這個時候的儒家學說就產生了大作用。
來的時候每個人都無法選擇,但是去世的時候,卻可以決定自己逝去的方式。
儒家學說強調的是一種社會秩序,強調孝道、強調君臣、父子的這樣一種倫理觀。
為了讓土葬變得更加有說道,更有教育意義,儒家大儒們就從土葬的神圣性方面做文章,說土葬是人類最有尊嚴的殯葬方式。
因為人的離開也要遵循落葉歸根的理念,而土葬正好是魂歸大地的一種體現。
而且伴隨著土葬,還出現了一系列的殯葬和禮儀模式,雖然看起來復雜,但是卻找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
于是在這樣的一個傳承下,殯葬風俗也是在不斷的改變。
雖然流程變得越來越繁瑣,可是土葬模式的核心思想卻沒有改變。
土葬為什么被火葬取代?
一個時代一個習慣,如果習慣和風俗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就注定會被革新掉。
那么土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火葬所取代的呢?這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可是要知道這土葬在中國沿襲了上千年,這生是怎么生的,大家沒辦法決定。
如果連死后下葬的方式,都沒辦法自己選擇,這多少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所以一時之間,火葬也是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而以火葬取代土葬的說法雖然提出來了,但是民間還沒有興起火葬,甚至在很多地方依舊沿襲土葬。
那為什么要用火葬取代土葬呢?
這也是出于對土地資源的保護。
國家本身就要進行工業建設,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推進,所以土地資源也是很寶貴的。
推行火葬的規定中,就明確指出,要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的地方推行火葬。
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占用地方,土葬的問題實在也是不少。
比如古代很多地方的瘟疫,其實就是因為土葬才得以擴散的,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對環境污染也的確是大。
所以綜合以上所有的問題,這土葬被改革也是必然的事情。
就這樣,在移風易俗的行動推進下,大家逐漸就接受了火葬,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現在的土地資源是真的比較緊張了。
大家追求更高端的喪葬方式
對于現在的人來說,每個人都在追求一些新鮮事物,要不然怎么能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同樣在喪葬領域,大家也在追求一些,新潮和有意義的殯葬方法。
別看一把火燒了之后,直接進陵園很簡單,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不斷開放,大家也開始探索其它的安葬方式。
也正是因為有了需求,才有了市場,近些年,一些全新的喪葬方式也相當的流行。
比如有的人選擇魂歸大海,先進行火化之后,再找合適的海葬位置,把骨灰撒進大海里面,這種方式的確是相當的環保。
但是好像這海葬其實也不便宜,甚至現在有專業的海葬服務團隊,各種儀式五花八門,排面安排到位。
最后就是價格比較高的出海費用,前前后后算下來,其實也不比直接進陵園便宜。
還有一些比較傳統的喪葬儀式,就是西藏的天葬,人死后將遺體獻給禿鷲,禿鷲吃了之后飛到了天上,那么人的靈魂也就飛到了天上。
在如今的歐洲,也出現了一些比較新奇的喪葬模式。
那就是直接將尸體放進特殊的設備中,然后經過一系列的特殊處理,尸體就被降解成肥料了。
用這個尸體做的肥料去飼養植物,對于歐洲人來說,這種遺體處理方式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歸處了。
還有一些歐洲人,會將死去親人身上的骨頭,制作成一些特殊的紀念品,這也寓意著親人會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
雖然乍一聽這樣的方式,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有些滲人,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這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紀念方式。
當然,歐洲人的思想方式也是比較開放的。
在他們更年輕一代人的生死價值觀中,沒有那么重的宗教和傳統思維,所以這些年比較新奇的喪葬模式,也是層出不窮。
從目前的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土葬注定將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其他種類的喪葬方式,也將會成為主流。
不過,即便火葬現在已經成為主流,但是還有一些相對落后的地方,依舊實行土葬。
想要轉變他們的思維,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發現一件事,如今對于傳統習俗方面的改革,一直都是在平穩進行的。
傳統習慣和傳統風俗本身就不適合一刀切。
因為這關乎社會穩定和民眾情感,所以推行移風易俗的行動,也是在尊重大家的情感需求。
同時伴隨著大家思想的不斷進步,一些不適合社會發展的習俗,也注定將會被歷史所淘汰。
【結尾】
當時代不斷向前推進,就會出現新的觀念、新的習慣。
既然進入到了新的時代,那么土葬這種逐漸落后于時代發展的習俗,就會逐步的被淘汰。
土葬代表了一個時期的喪葬文化,也寄托了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其也逐漸的被更加環保、文明的方式代替。
對于安葬這件事,也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有些人認為,傳統風俗不能丟,因為這本身就是孝道的一種體現,誰不想死后風光大葬,這畢竟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也有人認為傳統風俗,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孝這個字也并不是追求于形式,追求于嘴上。
如果真的有孝心,那么在老人生前,便能感受到來自女兒的關懷,所以即便死后選擇什么樣的喪葬方式,也就不重要了。
伴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