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怦然。
開學一個月,不少新生媽媽已經崩潰:
XX媽媽,家庭XX的作業本沒有帶,你看怎么辦? 開學兩星期,請假一個周。天天肚子疼,專家號都掛了,就是找不到原因。 上學四天,被老師連續批評三天,天天都不愿意去學校~ ……
看著新生媽媽的崩潰,想到自己接送大寶的狀況,突然居然有些欣慰。畢竟在大寶入學之前,我也曾各種焦慮,即便在閨蜜——資深小學班主任——的幫助下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各種“幼小銜接”都做了。
01
開學不到一個月,已經準備辭職
新生媽媽們一般會分為兩個陣·營,一是認為很有必要做,畢竟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卷”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另外一群媽媽們則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小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童年就要有童年的樣子。
事實真的如此嗎?
做了幼小銜接和沒有做幼小銜接的孩子,真的一樣嗎?
我的答案的否定的。
大寶小學同學芳芳就是完全沒有做過任何的幼小銜接,不但在 學習上 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適應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就連在 學習習慣上 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養成。上課不是出現 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就是 寫作業拖拖拉拉 ,原本很少的作業,非得要拖到晚上九、十點鐘……
芳芳媽不到一個月已經崩潰,在幾個媽媽群里忍不住后悔、吐槽。 班主任也直言很不一樣。
孩子上個一年級,媽媽比孩子還要著急、焦慮。無奈之下,芳芳媽只好辭掉剛找到的工作,回家做全職媽媽,“全力以赴”幫助孩子度過學習適應困難期。
其實,這并不是個別現象。
有報道指出,有些班級甚至出現了一半的媽媽都辭職了,讓整個話題都沖上了熱搜,引發了諸多網友的熱議。
很多媽媽都吐槽,原本以為孩子上學之后,可以回歸職場,過一些悠閑的生活,沒曾想卻依然一團亂麻,不得不再次辭掉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不能說這些孩子都沒有做過幼小銜接,但確實不少能夠快速適應校園生活的孩子都做過幼小銜接,在整個班級里,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02
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確實不一樣
雖然現在提倡給孩子減·負,但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從知識的角度對孩子進行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
更多地是從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進行銜接。
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 在心理上會更加自信 。
經過刻意培養孩子的小學生行為,孩子 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進入小學后,可能會更容易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從而在學習上表現出 較高的自信心 。他們能夠更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回答老師的問題,對學習充滿熱情。
而沒有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則有可能會在一開始就很不習慣小學的生活節奏,會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可能會在自信心方面稍顯不足。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逐漸建立起自信, 只是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 力 。
與此同時,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在經過幼小銜接階段的過渡后,對小學的學習環境、作息時間、師生關系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適應。他們就能夠更快地融入小學的集體生活中,減少入學后的焦慮和不安。
那些沒有進行過刻意的幼小銜接培養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可能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節奏。可能會出現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想家、不愿意上學等情況。
他們在社交能力的發展上可能相對較慢。剛進入小學時,可能會在與同學交往中表現出羞澀、不主動等情況。
可是,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就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通常會有一些小組活動和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他們能夠更好地與同學溝通交流、分享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做幼小銜接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自己穿衣、吃飯、整理物品等。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他們在小學中更好地照顧自己,適應學校的生活。
其他沒有做過幼小銜接的孩子,則可能在獨立性方面稍弱一些,需要在小學階段逐步培養。例如,可能會在整理書包、準備學習用品等方面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更多幫助。
不過,
做幼小銜接并不是必須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節奏和特點。即使沒有做過幼小銜接,只要家長和老師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引導,孩子也能夠在小學階段逐漸適應并取得良好的發展。
03
幼小銜接,關注這3點
幼小銜接很重要,可是為什么有些孩子做了銜接,進入小學后依然問題不斷呢?
其實,做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知識上的銜接(當然,這個現在也很重要),而是孩子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銜接。
一、學習習慣培養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幼小銜接很重要的內容,大概來說主要包括專注習慣、閱讀習慣和書寫習慣的培養。
在培養這些習慣的時候,一定要從給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開始。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里要避免大聲喧嘩或家人頻繁地進出房間。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學習區域,擺放整齊的學習用品,讓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
也可以通過一些專注力訓練游戲,如拼圖、找不同、搭積木等,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讓孩子玩拼圖游戲,逐漸增加拼圖的難度,培養他們專注于一項任務的能力。
小學班主任的閨蜜給我推薦了這套《幼小銜接入學準備》,一共分為8個模塊,對應小學入學的所有嘗試,同時還能訓練孩子各種入學技巧。
在漢字的認讀板塊里,這套書運用了38個主題,圖文結合,一一對應,再加上配套的聯系,讓孩子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這些漢字的讀音和拼寫,十分的有趣又實用。
我把鏈接放下面,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提前給孩子備上,寓教于樂,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興趣才是孩子學習最好的老師。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離不開孩子的閱讀習慣,在家中設置一個小書架,讓孩子隨時可以拿到書閱讀。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分享讀書心得。例如,在睡前半小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本繪本,引導他們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提問和思考,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提出各種問題,家長要耐心解答,并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意義。
雖然新課改之后,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不能有書寫的作業,但如果真的完全不培養孩子書寫習慣,那到了三年級,真的是完全沒有辦法跟上。因此,在做幼小銜接的時候,一定要教導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
可以從簡單的線條、圖形開始,逐漸過渡到書寫數字和漢字。讓孩子在練習本上進行書寫練習,注意筆畫的順序和規范。同時,鼓勵孩子堅持完成書寫任務,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毅力。
二、生活習慣培養
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吃飯、刷牙、洗臉等基本生活技能,也是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更是為小學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整理怕可以從如何整理書包、書桌、玩具等開始,讓孩子學會分類整理物品,保持環境整潔。
生活中,幫助孩子認識時間,了解時鐘的基本概念,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床、睡覺、吃飯、學習的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就不至于寫作業拖拖拉拉,上學的時候出門磨磨蹭蹭的。
三、心理準備
做幼小銜接的時候,完全可以提前帶孩子參觀小學,讓他們了解小學的學習環境、生活節奏和師生關系。可以在參觀過程中,向孩子介紹小學的有趣之處,如操場、圖書館、實驗室等,讓孩子對小學充滿期待。同時也告訴孩子小學的學習和生活雖然與幼兒園有所不同,但也充滿了樂趣和挑戰,幫助他們緩解入學焦慮。
其實,幼小銜接,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不是知識的掌握,而是這幾種習慣的養成。
職場二胎媽媽,專注家庭教育和孩子心理健康,分享育兒知識和好書,和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