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嫁給年長自己近五十歲的男人,究竟圖什么?她說:不愛他蒼老的容顏就是有罪嗎?她承認自己首先愛慕的是他身后可以改變她命運的力量,那股可以扭轉她人生際遇的力量,之后才是感情。
她就是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在此之前她還有一個名字,叫胡若梅,或者說那也是她的另一種生活。
“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說這話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全民影后胡蝶,也是胡若梅的母親。
胡蝶與潘有聲結婚,期間生下了并不是潘有聲的骨肉,隨了胡蝶的本姓。好事者認為,若梅是軍統特務戴笠的私生女,但被胡蝶極力否認,不過胡蝶與戴笠之間的私情卻是眾人有目共睹的。
若梅從小就生活在一種不安定中,沒有安定的家,母親也不會陪在她身邊,不過她的童年過得也不寂寞。
“我的干媽很多,一個星期去這兒,另一個星期又給我接到那兒,再一個星期又上南京了。她們湊在一起打牌啊,跳舞啊,我就在旁邊這么一坐,看著。”,胡友松在晚年回憶那段時光時這樣說。
她不光干媽多,而且后來還是干媽養大的。從小她大多數時間就住在酒店的長包房里,親媽忙于拍戲,兩三個月才回來看她一次,每次見到胡蝶都有一種意外的感覺。
六歲時她染上濕疹,醫生建議她氣候干燥的北京生活比較好,于是,胡蝶就把她交給了大軍閥張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之后就生活北京了。
后來,張宗昌在山東被殺,沈文芝帶著她逃到南京,此后日子過得一落千丈。而胡蝶這邊由于局勢變幻,也去了香港,在赴港前,她給養母留下一個首飾盒,叮囑說一定讓她女兒上大學。
從云端跌落塵埃的沈文芝,雖然平日里經常拿若梅撒氣,但還是信守承諾,一直供她讀到了中學,衣食上也沒有虧待她。
早熟而又敏感的若梅,回避她的身份,卻又在不經意間告訴同學她在上海是如何地風光多彩。
中學時代的若梅出落得亭亭玉立,一身海派的氣息明顯挑戰了時代的容忍度,很快過往關于她的歷史就被翻了出來,入團泡湯,初戀與她分手。
她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胡友松,希望自己能像歲寒三友里的松樹一樣,傲然于悲歡之中。
中學畢業后,她進入北京積水潭醫院做了一名護士,由于出身成分不好,她在醫院里干活最多,但也是最沒話語權的那一個。
她也曾想過換份工作,于是托母親的熟人張成仁幫她留意一下,后來張成仁不僅幫她換了工作,還幫她找了個人家。
1965年7月20日,一架飛機抵達北京,機上的人一下來,立刻受到周恩來、彭真、賀龍等人的熱烈歡迎,這個人就是血戰臺兒莊的締造者--李宗仁。
在1949年以前的近30年里,他帶領桂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在闊別祖國16年后,他又重新踏上了這片他熟悉的土地。
李宗仁歸國時,胡友松正在通縣醫療隊勞動,從廣播里第一次聽到了李宗仁的名字,待遇高得讓她驚訝,幾乎所有國家領導人都到機場迎接他。
然而讓她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后來還成為了她的第三任妻子。
李宗仁歸國不久,第二任夫人郭德潔便因乳腺癌病逝,而76歲的李宗仁身邊缺人照顧。李的秘書程思遠便找到了張成仁,托他幫忙找人,而張就想到了胡友松。
當然張成仁的初衷并不是給胡友松找丈夫,他想的是,小胡有護理知識,而且做私人護理收入也高,于是,張就跟程思遠提了一下。
胡友松這邊也很快就同意了,她坐上二十多年沒坐過的私家小轎車,駛離醫院駛入私人宅院,穿過門衛、長廊與客廳,在盡頭處,她看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那位老人腰背挺直,精神健碩,而暮年將軍也被胡蝶的女兒所吸引,果真“驚為天人”。
軍人辦事干脆利落,六次見面后,李宗仁便開門見山,說我們倆的事情已通過國管局向周總理做了匯報,總理說只要你同意,就讓我們光明正大地辦理結婚手續,小胡姑娘,你看,這件事是不是就這樣定下來?
胡友松內心復雜,她想擺脫曾經的身份帶給她的諸多坎坷,但面對比她大49歲的老人,與他一起生活,在心理上對她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后來她想到自己像流云一樣飄渺的未來,也就不再猶豫了,后來,她承認,當時沒想什么愛情不愛情的,那么大歲數談什么愛情,我就是覺得我去了,我就是那兒的主人了。與王昭君、文成公主、楊貴妃比,我只不過是一個現實版的例子,從沒考慮過以后。
1966年7月26日,27歲的胡友松和76歲的李宗仁,在北京“李公館”舉行了婚禮。
在婚禮結束后,他們被安排去了北戴河,正式開始進入婚姻生活。白天,胡友松對李宗仁仍舊像上司和長輩一樣,到晚上,她提出與李宗仁分房而睡,李也答應了。
但每天夜里,李都會到妻子的房間,幫她蓋好被子什么的。三番兩次之后,胡友松說自己神經衰弱,李進來影響自己睡眠,之后李宗仁每晚再來看她,便光著腳來,生怕弄出一點聲音。
這對老少配從北戴河回來,李宗仁身體一點事兒沒有,倒是胡友松受了涼,肚子疼得難受。
有人和她說,四兩南瓜子可以消痛,第二天早上,她的床頭便擺著一盤磕好的瓜子仁,她瞬間被愛征服了。
曾經的顧忌被他用細心和關愛所融化,她覺得或許自己沒有找到一人合適的人,但最起碼找對人了。
此后她發誓一定好好照顧他,死心塌地跟著他過日子。然而美好的日轉瞬即逝,三年后,李宗仁便去世了。
1969年1月30日,78歲的李宗仁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曾經的“代總統”,在戰場上威震日寇的將軍,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臨終前身邊只有他的小妻子陪著。
后來她被采訪時,對于李宗仁辭世的細節只字不提,那可能是她人生最痛苦最無助的時刻吧。
這世上唯一將她放在掌心的男人,帶給她溫暖與身份的男人即將離她而去,而她還要繼續留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中,迷茫、忐忑、孤獨與感傷,一個痛字并不足以表達她的情感。
李宗仁死后,胡友松繼承了他的全部遺產,但之后她馬上就把財產上繳了國庫,她不想讓別人認為她是貪圖李宗仁的財產才嫁給他的,不過后來在周總理的批示下,她還是繼承了郭德潔的遺物。
在之后的歲月里,胡友松相繼把李宗仁留下的物品捐贈給了中國歷史檔案館、廣西李宗仁官邸和山東臺兒莊史料館。
政府為她在史料館附近建了一棟別墅,并邀請她出任李宗仁史料館的名譽館長。
胡友松晚年得了直腸癌,經過幾次化療后,她選擇在佛門度過了余生。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去世,享年69歲,沒有子女。
李宗仁渴望的年輕貌美與體貼,胡友松成全了他,而胡友松想要的富足安穩與平和,李宗仁也滿足了她。縱然年齡相隔近半個世紀,但他們的結合在婚姻中也達到了想要的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