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走的決心》正在上映,根據(jù)真人事跡改編,講述一位中度抑郁、焦慮的50多歲女性掙脫家庭的束縛,獨自出走自駕游,尋找另一種人生的可能。
(圖片來源:電影海報,下同,侵刪)
電影的原型是河南一位名叫蘇敏的女人。2020年,56歲的蘇敏獨自上路,一輛小轎車,一個人,自駕游遍中國的大江南北。4年以來,她一直在路上,走過幾百個城市。她的故事已被億萬人知曉——因為她曾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卻因離家出走而變得不凡。
演員詠梅,飾演片中母親李紅一角。她終日勞作,為丈夫、為女兒、為孫輩,洗衣做飯撫養(yǎng)孩子。當(dāng)她有一天終于攢到自己的一部車,學(xué)會了開車,她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當(dāng)她終于能真正走出去,離開綁縛自己半生的家,她也成就了自己,終于可以為自己重活一次。
為原生家庭奉獻(xiàn)半生,卻備受丈夫指責(zé)
影片中,詠梅飾演的角色李紅有很多身份標(biāo)簽,是媽媽、妻子、女兒、大姐、姥姥,李紅在婚姻中的遭遇令人窒息,但年輕的時候,她與孫大勇(姜武 飾)是自由戀愛,孫大勇曾是李紅在愛情中的主動選擇。孫大勇并非天生如此糟糕,而是在進(jìn)入男性主導(dǎo)的婚姻系統(tǒng)后,逐漸顯露出控制欲和壓迫性。
電影《出走的決心》以獨特的視角揭示女性所面臨的結(jié)構(gòu)性困境,而非簡單地將矛頭指向某一性別。
影片中,李紅為原生家庭、自己的小家、女兒的家庭忙活大半輩子,自己的愿望總是為了照顧家庭而一放再放,即使是這樣卻始終備受丈夫指責(zé)。每一次爭吵看起來像蚊子大小的生活瑣事,但這些“蚊子”背后潛藏的是李紅內(nèi)心深處長久以來未被滿足的基本需求和深層次的情感創(chuàng)傷的“大象”。
有網(wǎng)友評價,媽媽看完后說:“我覺得她也沒有多慘,怎么就抑郁了。”那一刻,突然懂了這部電影需要被拍出來的意義。
而相對詠梅飾演的李紅,另一位感同身受的自閉癥患兒母親留言,其實作為一個星媽的人生經(jīng)歷,更是超過影片中這位母親更多。
母親為什么會出走?
《出走的決心》將視角聚焦在出走的動機(jī)而非過程上,始終向過去探究:為什么她會出走?
影片中的李紅有三次“出走的決心”:
第一次是李紅35周年同學(xué)會,非常想念老同學(xué),決定從待了三十余年的鄭州去往成都參加。
第二次決定出走,因為過度勞累以及對孫大勇忍無可忍而崩潰自殘,去醫(yī)院檢查出罹患中度抑郁……痛定思痛的李紅決心自駕游,實現(xiàn)自己青春歲月時“天南海北,自由自在”的夢想。
但是毫無疑問,她出走都遭遇了丈夫?qū)O大勇跳腳反對。
第三次,是女兒孫曉雪困住了母親。影片中,李紅第三次出走時候因為女兒懷了雙胞胎、臨近預(yù)產(chǎn)期,還是因為不安全感懇求媽媽留下來陪她。李紅最后沒有任何猶豫,“媽哪也不去”。她再次為女兒留下來。
雖然,她學(xué)車、買車,為自駕游之旅做了各種準(zhǔn)備,生活也有了一點盼頭。但是最終,依然被家庭、被兒女困住。
有評論指出,這一現(xiàn)象揭示了女性同盟在面對結(jié)構(gòu)性壓迫時的脆弱性。盡管母女二人在情感上有著深厚的共鳴與支持,但孫曉雪在追求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與承擔(dān)母職之間左右為難,最終決定犧牲母親的自由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犧牲并非出于惡意,而是結(jié)構(gòu)性壓迫下的懦弱和無奈,它無情地揭露了女性在傳統(tǒng)家庭角色分工中所面臨的內(nèi)嵌的、系統(tǒng)性的不公平。
這就正如自閉癥患兒母親一樣,每天都有想要出走的想法,每月都有出走的決心,但是最終困住他們的卻依然是割舍不下的孩子。
關(guān)于自閉癥的電影《第十七次放棄》中,陶虹飾演的單親自閉癥患兒母親,有過把自閉癥兒子丟棄的多次想法,也付諸了實踐,可是,最終依然在自責(zé)與悔恨中找到了讓自己逐漸崩潰,面對的卻依然“無動于衷”的兒子。
再度通過影片探討,“究竟是什么困住了自閉癥患兒母親?什么能夠困住一位自閉癥患兒母親?什么樣的決心才能夠讓他們真正出走?”似乎又是一個接一個的難題。
“出走的決心”之后如何解救自己?
有一位星兒家長留言:“生一個自閉癥孩子,作為媽媽,最痛苦的是沒資源、沒條件、無人幫襯,孩子他爸一個人上班掙錢養(yǎng)家糊口,我全職帶娃,無法出去上班掙錢,孩子生病時無人搭把手,只能自己硬抗。”
而更痛苦的是,有一部分自閉癥家庭,還有一個糟心的爸爸,頻繁指責(zé)的老人。
面對重重打擊之后,爸爸絕情地選擇離婚,不管不顧家庭和孩子,這種絕望和看不到頭的黑暗,對于自閉癥患兒母親來說,才是最可怕的。
正如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對于集中基本的需求中,安全感、穩(wěn)定的情感、重視和關(guān)注最終都抵不過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認(rèn)可的自尊以及獨立自主,情緒的壓抑,還是會隔斷了與重要需求的連接。
這種壓抑必然會反過來導(dǎo)致承受更多壓力的母親沒有安全感和自尊。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堅定地離開。
那么,對于自閉癥患兒母親來說,真正的出走真的是放棄孩子和一切,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嗎?
其實,絕大部分母親不是不管不顧自閉癥孩子,不管這個家庭,而是能夠有勇氣走出內(nèi)心的脆弱和敏感,走出自我封閉的小世界,走進(jìn)相信自己能夠帶自閉癥孩子看到更多希望的大世界。
一小一大看似是一步的跨越,其實能夠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出走是一種決心,但是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基本需求。
【羿云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蘭州,現(xiàn)居鄭州。原創(chuàng)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tài)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蝸牛世界觀(ID:wnsjg52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