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曉睿
編輯:楊曉鶴
今年的國慶假期,忙的不只是人,還有AI。
俄羅斯的大一學生蘭娜來到杭州旅游,為了避開人山人海和解決語言不通等問題,難壞了當地負責接待的朋友。最終,朋友想起來可以用AI做全程導游,AI告訴他們可以去金庸故居享受清凈的人文景觀,還用了AI翻譯作為對話交流工具,甚至AI還可以講解景點文化。
全能的表現,讓人們開始相信AI,不再是大模型一類的難懂名詞,而是走入生活的人工智能。
而且不僅是AI導游,走在街上的商場里,處處可見AI生成的宣傳圖;打開小紅書或公眾號,篇篇是充斥著AI味的文字;打開抖音和淘寶,隨手一刷就是數字人的直播;開車在大馬路上,和你同行的是無人駕駛網約車“蘿卜快跑”;在景區里,排長隊的又是某個神奇的高科技VR體驗;回到家里,迎接你的又是喚一聲名字就能打開的智能家居。
AI的背面,是虛幻與虛假的美好,正在侵占我們的真實生活。國慶期間,有網友用AI APP實現換臉旅游,一張頭像就能生成在歐洲或者埃及旅游的照片。不花一分錢,沒有一點實際體驗,就實現了朋友圈的精裝照。
有人驚喜,AI的能力越來越強,能成為生活幫手了;有人驚恐,AI要替代人類,搶走我們的生活了;有人質疑,AI帶來的真假難辨,到底是好是壞?
但不得不承認,在線上熱搜和線下爆火的AI導游等場景下,AI正在帶來新的千億生意經。
國慶期間,“AI成大學生免費地陪”的話題沖上熱搜,跟著AI打卡景點成為了新時尚。
這背后是很多大廠的AI Chat產品,都將AI導游從功能演示推進到實用場景中,這其中就包括支小寶、豆包、元寶等產品,他們期待AI能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真正走入實戰看一看效果。
這其中,前往安徽黃山旅游的一位旅客就感嘆:“黃小松’真的太強大了!”
“黃小松”,此人并非真人,是安徽黃山風景區與支付寶合作打造的AI旅行助手。當游客進入黃山后,“支小寶”APP就會自動跳出相關功能卡片,提供購票、AI伴游、天氣提醒和懶人路線等服務。頁面上能顯示每個入口的票量,還會推薦游客合適的方向和路線,甚至還可以在特定地點為游客提供拍照姿勢的推薦。
在杭州景區,大學生們拿起手機“碰一下”藍色智能貼,能“召喚”出支小寶,在支小寶上查看杭州景區的介紹、實時人流量,了解景點的文化典故,相對輕松地旅游杭州。
在今年的國慶旅游中,除了在黃山景區使用支小寶作為“導游”,還有一些游客將豆包當做了“貼身導游”。
一位國慶期間前往北京旅游的游客忍不住在網絡上種草:“我去故宮和長城游玩,多虧了豆包的講解,我才更加了解歷史文化的背景和內涵!”
豆包的語音功能,基本可以實現低延遲的問答,對于自由行的旅客來說,戴上一個耳機,走到某個景點就讓豆包介紹一下,這種體驗真的很像請了一個可以24H陪伴的免費地陪,還不用擔心被導游帶去購物“踩坑”。
與豆包語音交流的文字記錄
帶著GPT 4o去博物館游玩的小汪說:“本來以為又要走馬觀花式的旅游了,想到可以試下GPT 4o的拍照識圖功能,沒想到效果奇好,以前逛2小時結束的展館,實際逛了將近6小時。”
“有的展品文字不多,GPT 還能根據圖中的一些信息補充相關歷史知識,有不懂的還能繼續追問,比如這個事發生的時候背景,德川家康為什么一開始愿意聽豐成秀吉的話等等。”
當然,現階段AI chat也不是那么聰明,比如智譜AI分不清天臺山和天臺庵的區別。在用戶已經說了是訪古游的前提下,騰訊元寶仍然大量推薦自然景觀。豆包把第一天推薦的地方,第二天又推薦了一遍。通義千問則推薦了一個不在旅游城市的地名出來。
AI在信息獲取的實效性也不行,產品經理小劉解釋道:“因為在AI的知識庫里存儲的內容很可能已經過時了,所以極大可能會導致生成的文本信息不夠準確。” 試想如果游客在查詢某個景點的開放時間時,AI提供的信息卻已經過期,很可能導致游客白跑了一趟。
除了把AI當成導游,全能的AI還能解決實時翻譯、情感陪伴、拍照修圖的難題。
以往,阻斷很多人選擇出國旅游的最大原因就是語音不通,如今有了AI面對面翻譯,這個問題再也不是難題了。據悉,榮耀、華為、小米在近日都推出了AI面對面翻譯功能。
曉然今年國慶選擇了去泰國,在和外國人溝通時,她只需對著華為手機說:“小藝,小藝,面對面翻譯。”立馬就能調出華為的AI翻譯功能,并且支持同聲傳譯。
華為手機-面對面翻譯
前文提到提到的俄羅斯學生就是用了通義App,只要不是過于復雜或者方言過重的翻譯,現在AI chat產品都還可以一戰。
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幺雞錄制了一個自己聲音的導航,希望在他離開后,這個導航還能一直陪伴著陳末。沒想到,如今的這一幕也成為了現實。
高德地圖近期推出了AI領航員功能,支持每個人錄制自己的語音包,也能設置自己的AI形象。這種人性化的設計一定程度緩解了孤獨感,也讓旅行變得更溫暖和有趣。
高德地圖——AI領航員
智能手機里藏著的AI消除功能,也是這次國慶黃金周被瘋狂點贊的功能。
因為國慶假期哪個景點都是人擠人,想拍到沒有人的照片幾乎不可能。而AI消除功能,能輕松地把照片里的雜物和不相關的人全都通過涂抹消除掉,然后再通過AI生成和背景擬合的內容,獲得一張主體更清晰的C位照片。
韓路感慨:“自從主流國產手機相冊帶了AI消除功能,隨時拍出包場旅游的感覺。”
不只是旅游,AI技術發展速度和擴展范圍之快,就像一只“地頭蛇”,“游走”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打開手機,社交媒體平臺上的 AI 算法可以根據用戶的搜索歷史和興趣偏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搜索結果和信息推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范圍和內容。
你發現沒有?當你某一天在短視頻上給一個泰國旅游的視頻點贊后,平臺就會瘋狂給你推送泰國旅游的視頻,迫使你產生想要去泰國旅游的沖動。
即便是不想出去旅游,AI現在也融入生活各種場景。
許多人已經習慣了通過語音交互來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務,蘋果的Siri、小米的小愛同學、華為的小藝,AI助手們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通過語音指令幫助用戶查詢天氣、設置鬧鐘、發送短信等。
最近,有人發現小愛同學竟然可以幫忙接聽電話了,這樣,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就可以安心地開啟免打擾,還不用擔心錯過重要的電話。小愛同學不僅能幫忙記錄漏接電話的重要內容,還能用人類一樣的嘲諷和幽默和對方對話,讓對方難以分辨和他對話的是真人還是AI。
盡管AI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全過程,也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看還有兩層問題。
一層是AI本身存在的技術缺陷,對用戶體驗還有較大影響。
因為極少的App會把自身的API接口開放給別人使用,導致現有的App各自為政,像是一座座孤島,盡管每個APP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功能,但它們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動和整合,至今沒有一個App,可以把旅游的全過程都用AI的能力貫通起來。
各自為政又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數據源太少,僅依賴自己生態下或合作廠商的內容,導致生成的內容準確性和豐富性都不夠。
比如豆包生成的旅游攻略,來源大多是抖音視頻和今日頭條等字節系的產品。小紅書的達芬奇生成的旅游攻略,來源都是小紅書的筆記。Kimi生成的旅游攻略,來源主要是馬蜂窩、搜狐和一些旅游網站的內容。百度的智能回答,來源主要是知乎和第三方旅游網站。
這樣,一個用戶就需要在旅行中頻繁切換不同的APP來完成訂票、規劃行程、查找美食、語言翻譯等工作,極大地增加了使用的復雜性和時間成本。如果能有一個APP,能夠貫通整個旅游過程,將AI的各項能力整合在一起,這種體驗對用戶來說一定更加絲滑。
同時,AI提供的旅行規劃,往往是基于大數據搜索總結出的大多數人的推薦。做AI旅游的產品經理小劉說:“一些小眾或新奇的體驗,由于信息過少,AI很難把它們作為“標準答案”提供給你。當所有人都按照 AI 的規劃走時,就會出現網紅景點變成了人擠人的 ‘打卡’,一些同樣美不勝收的小眾景點卻無人問津。”
就像前兩天黃山景區曝出有游客因為訂不到酒店擠在廁所睡覺,武漢江漢路的街頭人頭攢動,原本期待的悠閑度假變成了在人海中的艱難穿梭。
另一層則是AI本身帶來的不真實問題,而原因卻恰恰是AI越來越以假亂真,二者對我們真實生活帶來的困惑。
諸如星繪、趣畫等App,在換臉照片領域越來越成熟,能把景色瞬時生成仿現場照片,讓人難以分辨真假。
同時,AI生成的圖雖然美麗,但缺失了真實照片勾連的“多感官記憶”。網友春溪說:“AI生成的圖既沒有獨特性也沒有記憶點,迅速生成并瞬間消費,之后只剩下廉價感和乏味感,最后被快速遺忘。”
“而真實的旅游照片,能讓你想起那個夏天,海水一次次翻滾著向你涌來,風吹亂頭發進入鼻腔,留下咸濕的味道,你拎著裙角哈哈大笑,夕陽在你身后,悄悄沉入海底。
帶著AI看世界的暢想能實現嗎?
現階段AI存在很多問題,最令用戶吐槽的是,當你想解決時,卻發現找不到真人。
還有一位長期使用攜程的用戶紅袖說:“我在攜程開發票填錯了郵箱,想讓后臺重新給我發一次,但一直提交失敗,就打了客服電話,我反復描述了幾遍問題,AI每次的回答都是‘請進入xx頁面申請重新發送’。我說了幾十遍轉人工,才有真人來接。”
Gartner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64%的受訪客戶都不想要AI客服。在某電商的投訴平臺上,關于“找不到人工客服”的問題投訴有近2萬條,不少網友投訴稱:“智能客服總是答非所問,快把人逼瘋了。人工客服永遠在忙。”
小紅書上有博主還總結了一套找人工客服的技巧:就是你除了開始分大類按鍵選擇之外,要不停地對電話說“轉人工”“人工客服”“人工服務”,AI會假裝聽不懂你說話,一般你需要重復2-3次,ta才會說,好的,為您轉接人工服務中……。
現階段,人工還不可或缺,AI也在努力變得更好。大家不僅努力推進AI能力的進步,讓AI更加個性化;也在解決AI與現實融合的問題,未來摘去AI的虛幻面紗。
其中,豆包、文心一言、通義千問這類AI native產品,正在比拼旅游規劃的落地效果,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AI特色能力。
比如,用豆包,告訴它預計的天數和想去的景點,它可以一鍵為你生成一個旅游計劃表;用航旅縱橫的“路線小助手”,它能通過幾句對話生成最優惠最快捷的交通路線;用支小寶,能提供最優惠的機票選擇,也可直接跳轉至購票頁面。
航旅縱橫-路線小助手
用攜程問道,能為你推薦最值得去的景點,在國外景點的推薦上也表現出色。
攜程問道
用百度地圖,輸入游玩的天數和地點,能一鍵生成行程安排,還能看到每個景點之間的距離和出行時間。
百度地圖-我的-更多-我的旅程
就像請來了一位旅游規劃師,為用戶定制了一份個性化的行程方案。當然,這份定制化還不特別成熟,但前進的方向是根據用戶所需生成一份最佳的旅行方案。
而為了促進虛幻現實的融合,很多大廠也在推進景區數字化。
百度大腦助力打造的智慧景區,通過智能化檢票入園系統,實現了游客全程自助購票入園,讓旅客體驗更加流暢。游客只需通過手機即可完成購票,通過刷臉即可入園,減少了排隊等候的時間。
騰訊推出的沉浸式體驗產品“云上中軸”,通過游戲的方式,讓用戶通過游戲的形式“穿越”到曾經的故宮,在虛擬角色的引導下,游覽如今已損壞或不復存在的場景,自由探索北京的地標,讓北京中軸線煥活新生。
AI的能力也需要硬件端的進步,說不定今天我們還在拿著手機和AI交互,明天可能就會通過手表或者眼鏡來召喚出AI。
9月26日,Meta發布的AR智能眼鏡Orion,展現了未來旅游體驗的全新可能。Orion支持AI語音、手勢追蹤、眼球追蹤以及通過肌電圖腕帶(EMG)的方式,使用戶擁有以神經信號對其進行操控的能力。
不僅是Meta,國內互聯網公司如華為和小米也在加緊布局智能眼鏡產品。其中華為的AI眼鏡搭載了華為HarmonyOS4操作系統,已接入華為盤古AI大模型,用戶可通過敲擊鏡腿喚醒小藝,實現全天候智慧體驗,支持智能播報天氣、航班、日程、打車等信息。小米的界環AI音頻眼鏡搭載多個大模型,通過語音互動實現AI跨平臺的統一VUI體驗,擁有AI通知播報、AI暢聊、AI捏人、面對面翻譯等功能。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AI可以通過眼鏡上的攝像頭看世界,那這個AI導游真的就可以像真人一樣,每到一個地方,就為你講解你眼前所見的景象,你不知道朝哪個方向走了,他會直接在你眼前為你指路,甚至可以像貼心女友一樣提醒你小心臺階,電影《鋼鐵俠》中的“賈維斯”,仿佛真的上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