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一
十一假期剛剛結束,捷報頻頻,餐飲生意終于回了“一口血”!
10月7日據美團發布的數據顯示,國慶前5天,餐飲堂食消費日均值相比2023年國慶假期增長33.4%。
北京、上海、江蘇、河南餐飲生意均迎來兩位數增長;國慶當天,海底撈客流同比增長超5%、呷哺呷哺整體客流量同比增長14.8%、費大廚北京大興薈聚店同時段等位超過400桌……更遑論各個承接婚宴的酒店、重點旅游城市,餐飲形勢皆一片大好。
從今年春節的慘淡生意到現在,餐飲老板們終于“提了一口氣”!
圖|來源網絡
但在這些“宏大敘事”之外,不少個體餐飲老板仍然“憂心忡忡”,有的稱十一生意不如往年,甚至不如今年五一,有的已經開始為假期過后的長淡季儲備“過冬糧”了!
那么,十一過后,餐飲市場到底會是怎樣的光景?是會從此復蘇,還是會繼續“寒冬”?
一.“餐飲生意沒有去年國慶好”
和宏觀的“喜訊”不同,不少個體對國慶餐飲生意的體感是相反的。
“這個長假算是給今年春節后的慘淡稍微回了一下血,但是,和去年國慶相比,營業額還是下滑了。”
“今年國慶,餐飲生意和去年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今年國慶,大不如以前,不像往年那么喜慶和熱鬧,路上也沒以前那么堵車,餐飲店的排隊也就那么一會兒,有的餐飲店甚至飯點高峰期都沒有坐滿。”
“感覺今年十一,廣州哪兒的客流量都和平常一樣。昨天去一個熱門商圈,沒什么人,以前開車是進不去的。”
“國慶前兩天營業額下降了20%,以為中間幾天會好一些,結果下降了50%,感覺堅持不下去了。”
圖|來源網絡
而,即便國慶長假帶來了“短暫的巔峰”,也是一種提前釋放的集中消費。有一部餐飲人,已經開始體會“淡季”了。
“國慶前五天生意都挺好,第六天開始營業額掉了20%,8號開始掉了一半。”
雖然國慶生意還可以,但實際要比今年五一遜色不少,7號是假期7天里生意最淡的一天,后面可能會迎來長淡季。”
一般來說,從9月開始,餐飲生意就會進入淡季,直到過年。淡季可能長達半年之久。
十一的繁榮,可能只是暫時的。
而且今年的餐飲生意形勢,可能比去年還要嚴峻。畢竟今年的餐飲市場不管是五一、暑假還是十一,同比去年,都寡淡得多。
針對十一假期的“回血”,我們餐飲人仍要冷眼看待。
二.警惕節后閉店潮
開了577家連鎖店的犟骨頭創始人王藝偉,就曾發短視頻預測過:“預測10月末到11月,餐飲生意將全面下降,餐飲老板必須做好御寒準備。我判斷很多店9月份就開始出問題。10月份會比9月份更狠。
在9月份前一周時,我跟很多餐飲老板聊天就發現,天津某必吃榜品牌,營業額下降40%多,犟骨頭下降了20%左右。如果一個企業一個門店同比下降20%,這是第一個點,失速點。
如果不能找到解決辦法,到了第二個點,再下降20%,那就是絕對失速點,到了這個時候,就意味著企業有91.7%的概率要掛掉,已經沒有機會救了。準備好迎接疼的到來。”
國慶過后,不少餐飲老板在此條短視頻下留言。
“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已經開始疼了。”
“九月份孩子們開學,生意就瞬間下降一半了,今年餐飲真的難干。”
“干了20年,突然這樣,怎么整?”
去年十一之后,餐飲生意就一落千丈。今年更是要警惕“節后閉店潮”。
要知道,餐飲閉店高潮現象是從一年前,也就是2023年的九十月份開始的,并連續呈現出成倍增長的傾向。
據北京餐飲設備二手商數據統計,2023年11月的餐飲二手設備回收量等于9月、10月之和,12月比11月又增長了30%,呈現出持續的高位增長。
圖|來源網絡
最近,某連鎖餐飲老板也告訴餐觀局:“某知名烤肉品牌,生意同比下降30%。現在的行情只要能維持很厲害了。”
而且,在今年上半年餐飲閉店數已接近去年一整年的情況下,十一小高峰過后,餐飲市場恐怕會更“冷”。
十一國慶后,一年的“餐飲最淡季”會到來,這將是全年餐飲生意最難做的時候,也是各個餐飲店活動最兇的時候,除了一些老牌和大牌,很多普通餐飲小店的日子可能很難熬。
因為十一的集中消費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依然會有大量餐飲店注銷,仍然有新餐飲人人不斷入場,餐飲店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價格戰“繼續”。不少餐飲老板感受到,雖然十一旅游是餐飲旺季,但消費者都是“摳摳搜搜”的花費,十一的繁榮只是集中性消費的“假象”和“海市蜃樓”。
而上半年上海餐飲利潤為負、北京餐飲利潤暴跌88%的新聞,剛剛過去不久。
人們的房貸、工資有些許變化,但變化不大,可支配余額沒有增加,消費信心仍未恢復。而十一小高峰后的11月、12月、1月,人們要為即將來到的過年攢錢儲蓄,花錢動力會持續減少。
躺著數錢的日子已經過去,雖然當下的餐飲已經很卷了,利潤已經變低了,已經到了餐飲老板頗難接受的程度,但市場似乎還有繼續“卷”、“利潤繼續被壓縮”的空間。因此,十一假期過后,餐飲老板反倒“更加焦慮”了。
三.儲備“過冬糧”,穿越寒冬
面對長淡季和生死關頭的“寒冬”,我們餐飲人該如何扛過去?
該怎么行動,做什么動作,這是我們餐飲人該真正關注的地方。
第一,改變理念,開始賺“艱苦”的錢。
最好的管理是管理預期,時代形勢不同了,我們要去賺一些“艱苦”的錢,解決的困難越多,就能活得更久一點。
在一些餐飲人眼里,餐飲是一門暴利生意,毛利率60%-70%,凈利率20-30%實屬正常。如果達不到這個數,那就沒有做的必要。
20年前,一個投資300萬的餐廳最慢半年就能回本。在風口上,一批白手起家的餐飲老板靠餐飲和時代紅利,能迅速跨越階層。
但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那些把回本周期拉到2年的餐飲企業反而活得更長久、更滋潤一些。
所以,餐飲老板們要開始改變“暴利”的理念,習慣和慣性的力量很大,但我們餐飲人要開始有意識地跟上現在的思維,賺“艱苦”的錢,解決真正的社會問題,創造價值,才能活得久一點。
第二,用好食材,用鮮肉。
在全民“反預制菜”的浪潮下,那些主打鮮肉現炒的餐飲企業反而迎來了增長和擴張。
凍肉的成本更低,但口感不夠好。鮮肉的成本高,運營難度高,但顧客喜歡。這就是價值。
圖|來源網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供應鏈端改革,比如在上海開了30多家店的潮州菜品牌“潮界”,就把凍肉換成了鮮肉。
很多餐廳的菜主打重油重辣,用的是預制菜,但餐飲老板自己可能都不會吃。在“油罐車”事件時,某個體戶餐飲老板曾告訴餐觀局:“自己做餐飲十多年,自家餐飲店用的油都很便宜,但從來不吃自家店的油,自己家炒菜用的油都是從老家現榨現運過來的。”
當越來越多餐飲企業開始用“好油好肉”,那些用劣質油和肉的餐廳生存空間會被不斷壓縮,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第三,留足現金流。
房租、食材、員工成本都在漲,但營業額和利潤卻沒見漲。這讓很多餐飲老板很頭疼。
面對長淡季,我們餐飲企業要留足現金流,才能更好地過冬。
比如,可以和房東探降租;和員工談合伙制,激發員工潛能,擴大營業額,一起扛過去。
并且,在營銷上不要砸太多錢,特別是不能去打價格戰,做低價折扣。面對即將來臨的淡季,眼看著一天天沒有客流,很多餐飲老板就慌了,會降價。但低價折扣做得越多,一定死得越快。一定要把握好現金流。
第四,真正“重視”顧客體驗。
消費放緩所有人都知道,過度焦慮沒有用,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比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目標客群和門店上,多關注進店顧客,只有門店還開著,就是贏家,就要堅持。
特別是開始真正重視顧客體驗,在各個社媒平臺越來越發達的當下,餐飲老板其實很容易接觸到一線消費者,也能聽到一線最真實的聲音。優勢、缺點、建議,都能很快獲取,問題是餐飲老板能否虛心接受顧客的建議,能否真正重視顧客的聲音。
比如,比格披薩這個看起來頗老的品牌,仍然活得很好。而且,在各個社媒平臺上,都有年輕人呼吁比格把店開到自己所在城市。
圖|來源網絡
比格披薩創始人趙志強也會親自回復顧客評論,進行糾察,立即行動。
趙志強曾在公開分享場合說過:“很多餐企企業是大而未強,公司總部有一堆人,供應鏈也有一堆廢品,前端也老化了,跟不上時代趨勢。一些總部拿幾十萬年薪的人,能力可能比不上月薪幾千元上萬元的年輕人。不是時代不行了,是某些企業不行了,新生代在崛起。”
改變很難,但絕處會逢生,危機中有生機。
當餐飲面臨結構化改革,有不少餐飲企業會倒下;另一方面,也會有一波新的企業重新上牌桌,原因無外乎跟上了時代趨勢,提供了價值。越早改變,越會贏得一線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