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家長總在糾結該不該讓孩子提前學習一年級知識?作為一年級新生家長,我的觀點是:沒必要!不可??!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別的孩子都提前學了,自家孩子要是不學,就會“落后”了。更有甚者,覺得一年級的老師會默認孩子們都已經提前學過了,講課的時候會一句話帶過,自家孩子如果真的是“零基礎”的話,可能會“跟不上”。
說實話,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的一年級的孩子該學習掌握的那點知識,只要是個認知能力正常的孩子,都是一看就會,一聽就懂的,老師就算真的是“一句話帶過”,也足夠讓孩子聽明白并學會了。家長是有多瞧不起自家孩子,還是覺得自家孩子有認知障礙,才會擔心孩子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至于“別人家孩子都在提前學,自家孩子如果不提前學,就會落后”,更是杞人憂天。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等各項能力都正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正常情況下,5歲(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和6歲(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簡直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同樣的知識點,你教給5歲的孩子,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累得筋疲力盡,鬧得雞飛狗跳,孩子不一定能夠掌握得了,充其量是“記住了”;而6歲的孩子要學會并理解這個知識點,不過是一句話,分分鐘的事情。那些“搶跑”的家長,費了那么大力氣,想要“甩開”其他孩子,實際上到了那個年齡段,別的孩子分分鐘就趕上來了。
學習,本身是一件很讓人愉悅的事情。順應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孩子學起來就會很輕松。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就可以掌握很多新的知識、本領,孩子就會更渴望學到更多的新知識、新本領,學習勁頭就會越來越足,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那些“搶跑”的家長,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還達不到的情況下,強迫孩子去學習那些他還很難學會的知識,就會費時費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生畏懼、逃避的心理。越是覺得學習累、學習難,越是不想學。帶著這種心理去學習,就會越發學不懂,學不會,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形成惡性循環。
俗話說得好,什么年齡段就做什么年齡段該做的事,學習也一樣。提前“搶跑”,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實際上不過是在做一件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還容易導致孩子厭學,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真的是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