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大家都去哪里浪了?
我有好幾個朋友去了無辣不歡的城市,一邊高呼美食引爆多巴胺,一邊哀嚎起泡的嘴和爆炸的“花”……
很多人不知道,如此折磨人的小妖精——辣,其實有著深藏不露的養生絕技,而非大家常年誤解的“不良飲食習慣”。哪怕它會讓嘴巴噴火、腸胃吶喊、菊花崩潰。
今天這篇,深度披露吃辣不為人知的那些事兒,如果你是可以耐受微辣的養生黨,千萬別錯過!
本文轉載自丁香阿發,我是審稿專家。祝大家閱讀愉快~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你猜怎么著?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系統研究發現,雖然辣過頭了的確對身體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嘴巴痛、肚子痛、菊花痛,但是時不時小辣怡情,居然對身體有神奇的「養生療效」。
最新發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 年修訂版)》都開始說:經常吃辣,可以預防高血壓;指南還把辣膳食作為一種日常建議的飲食模式。
圖片來源:《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24版)》
也就是說,專家都開始認真勸你吃點辣了。為啥呢,且聽我們給大家細細分析一下。
吃點辣
對血壓好
科學家在動物實驗和大人群隊列的觀察中都發現,當其他影響因素都控制差不多的情況下,長期吃辣椒能夠降低血壓。
其中一項研究對不怎么吃辣的 5.3 萬浙江人做過一番分析(每周食用辛辣食物的比例為 12.3% )。
結果發現,和不吃辣的人相比,吃辣頻次越高(每周也就吃超過 1 次或 3 次)的女性,收縮壓下降越明顯。
想象一下,浙江人吃辣,那不就是偶爾來個青椒炒肉、麻婆豆腐,菜里加點辣椒這個水平?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而在不喝酒的人中,每天吃辣的人,比不吃辣的人出現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 28%!
當然這并不是簡單的統計,而是科學家的確找到了背后辣椒幫助管理血壓的科學依據。
辣椒里的辣椒素(也就是引起辣味的成分),可以刺激我們人體全身遍布的一種叫做 TRPV1 的蛋白質受體,從而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這些一氧化氮可以放松血管平滑肌,讓血管壁不要繃得那么緊。
這種刺激還可以減少血管硬化,讓血管能夠更順應血液流動,最終實現降低血壓的效果。
簡單理解,辣椒素就好像給血管做馬殺雞的小工,定期上上工,就可以給血管解解壓了。
圖片來源:文獻
而且,它還可以增強大腦對咸味刺激的敏感性。研究發現,愛吃辣的人在感到咸淡合適的時候,實際的吃鹽量是比不吃辣的人更少的。看起來,辣椒可以作為一種調料增添味道,從而達到減鹽效果。
怪不得高血壓指南都開始推薦大家試試吃點辣來預防高血壓。
吃辣越多的人
活得更久,得病更少
吃辣養生,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一項中國的大人群隊列研究發現,更經常吃辣的人,活得更長,得心臟病、癌癥、肺病去世的幾率都比不吃辣的人小。
研究者統計了 2004 年到 2013 年間(中位跟蹤時長 7.2 年)來自中國 10 個不同地區的 35 萬成年人 的吃辛辣食物的頻次(每周少于 1 次、每周吃 1 或 2 天、3 至 5 天和 6 或 7 天)和最終的死亡、患病情況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和每周吃辛辣食物少于一次的人相比,每周吃 3 次以上辣的人總死亡率的相對風險降低了 14%。
而且吃辣越多的人,癌癥、缺血性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也更少。
得出這樣的結論的確是讓人覺得驚喜的,川渝朋友、湖南妹子、江西老表都要發來賀電了!(提前說:沒有推薦重油重鹽套餐的意思,原因接著往下看)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研究者對這批人又進一步進行了跟蹤隨訪,一直跟蹤拉長到 12 年多,發現和沒有吃辣習慣的人相比,每周 1 次以上吃辣習慣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更低,尤其是年輕人里,效果更明顯。
也就是說,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了。
吃辣椒好還不只是中國人說好,意大利人也說好。
另一項來自意大利的心血管領域頂刊研究同樣發現,與不吃或很少吃辣椒的意大利人相比,經常吃辣椒(每周 >4 次)的意大利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低。
同時,目前對于辣飲食的研究,還在持續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
一些小規模的臨床試驗和機制相關研究還發現,辣椒還可能通過降低脂肪組織和肝臟的胰島素抵抗、通過 GLP-1 受體通路增強飽腹感等方式來預防糖尿病,尤其是在女性中。
甚至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只要一周吃一次以上的辣,就可以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除此之外,一些單獨使用辣椒來做干預的小規模臨床試驗研究甚至發現,吃辣可能可以幫忙些微地增加一點機體的產熱,從而能夠有那么一丟丟的減肥效果。
這辣,真有點東西啊!
吃哪種辣
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啊?
辣這么好的東西,那到底是廣州寶寶辣就有用,還是得四川辣又或者江西變態辣?
其實,選擇你能接受的微辣到中辣可能也挺好的了。
從研究結果來看,吃得辣一點,降壓效果越好。但科學家們研究的這個辣度范圍總體來說比較正常,并不是那種吃了會拉肚子的極端辣。所以咱們重點挑選自己能接受的辣度就可以了。
給大家示范一份辣度指南菜單(以下菜品來自四川,特辣、辣、中辣和微辣來個對比):
圖片來源:文獻
如果以前從來沒有吃過辣,或者吃辣不如身邊絕大部分人,那么可以多嘗試一些不同辣度的菜,然后選自己吃著感覺輕松、舒服、不難受的范圍以內能達到的最高的辣度就好。
看到這,就也別太興奮,沒有勸大家多去整頓辣子雞的意思。
因為要想獲得辣椒最多的好處,咱們最好盡可能吃下辣椒本身,而別只吃那種紅油、辣椒醬、干辣椒之類的辣。
新鮮辣椒當中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和植物化學物,吃辣椒本身帶來的益處是非常可觀的。
前面 35 萬人研究中也有提及,這群人 80% 吃的是新鮮辣椒做的菜,而且大部分人吃的就是家常辣菜,畢竟掐指一算調研的那個年代,外賣還沒有開始盛行呢。虎皮青椒、辣椒炒肉、雷椒皮蛋、辣椒炒蛋……(評論區等你們)
但如果實在接受無能,那試著加點干辣椒、辣椒油,用辣的調味料炒個菜也是不錯,只是這些有用的物質還是會有損失,「養生」效果會沒有那么強。
對了,這辣也不用天天吃,咱們每周吃上個一兩次就不錯,要是能有個三五次那就更好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當然,如果你就是那種一點辣都碰不得的人,那么花椒、胡椒,甚至不辣的彩椒都可以是你的選擇,它們也對身體有類似的好處。
現有的研究已經發現,彩椒中不辣嘴的辣椒素酯,花椒、胡椒中的「麻」,都可能可以在腸道中刺激 TRPV1 受體。雖然效率不如辣椒素那么高,但是夠用,也能看到一些健康好處。
前面提到的意大利的研究甚至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就是不辣的甜椒都仍然可以像其他辣辣的辣椒們一樣降低 1/3 還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并且降低接近 1/5 的全因死亡風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最后,回到大家可能最關心的那個問題,吃辣這件事還是和重油重鹽強相關啊,那以后是可以把重慶牛油火鍋當養生鍋吃了嗎?
別急,友情提醒,吃辣不能抵消不健康飲食的負面影響。
研究也發現,如果吃辣總是和重油重鹽大魚大肉結合在一起,那還是會胖的,各項指標也不會好,這是「辣」也救不了你的。
另外多項研究發現,如果你吃辣的同時喝酒,那吃辣帶給你的好處就會被抵消,沒有「活得更久」的趨勢了。
就算吃辣能養生,咱也不能往死里作。
快樂的辣火鍋偶爾吃吃就好,平時盡量選擇少油少鹽的配方,看見辣椒記得多夾一筷子吃吃,少喝酒,那辣的養生效果就可以發揮得更好。
另外,吃辣要適度,如果身體吃了不舒服了,比如菊花痛、腸胃痛,那就趁早打住,咱還可以選別的養生方式。
養生秘笈 get 了嗎?你有什么關于吃辣的“高光時刻”嗎,評論區見~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辣,是一種痛覺哦~
作者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8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1]Li Q, Chang M, Lai R, et al. Potential benefits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ohort study of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J]. Nutrition, 2023, 112: 112062.
[2]Bonaccio M, Di Castelnuovo A, Costanzo S, et al. Chili pepper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Italian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25): 3139-3149.
[3]Ao Z, Huang Z, Liu H. Spicy food and chili peppers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Umbrella review[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22, 66(23): 2200167.
[4]Wang H, Chen L, Shen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hypertens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21, 18: 1-9.
[5]Lv J, Qi L, Yu C, et al. 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 Bmj, 2015, 351.
[6]You D, Sun D, Zhao Z, et al.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Chinese prospective cohort of 0.5 million people[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4: 10.1097.
[7]賈洪鋒, 鄧紅, 梁愛華, 等. 川菜菜品的辣味物質分析與辣度分級[J]. 食品科學, 2015 (4): 152-157.[8]《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24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