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環境年年好,顏值品質顯增強,議事會、理事會,群眾組織作用強,因地制宜謀發展,集體、個人都進賬,文明花開七里香,弘揚倡導新風尚。”這個國慶假期,來自全國文明村——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七里村的七里話文明藝術隊,帶著自編自排的快板書,從家門口一直演到泰安鎮級、新城區級的舞臺上。
“我們這是取材于身邊事,表演給身邊人看。”七里村村民、藝術隊隊員張萬鳳介紹,土地流轉了、生活變好了,老姐妹們就利用閑暇時間組個藝術隊,向大家展示七里村的變化。
快板書所唱的,正是新城堅持黨建引領,持續兩年不斷打造“好環境”、發展“好產業”、培塑“好市民”的現實樣板。
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新城牢牢把握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正確方向,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推進黨建引領“三好”建設,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現代化治理案例不斷涌現,走出了一條從基層治理到基層“智”理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彰顯城市人民屬性
“要是能把這個廠房建起來,大伙兒的日子會更好!”“同意。”“我們支持!”不久前,在杭集鎮新聯村廣場上的一場“板凳議事會”上,村民們紛紛對壯大集體經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板凳議事會”是新聯村特色黨建品牌“一心一議”的活動之一。“早在2019年,我們就施行了‘三三小板凳’工作法,村干部、黨員、人大代表走進村民家中訪民意、聽民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新聯村黨總支副書記史美進說。
打造特色黨建品牌,創新參與模式,開放意見表達,早已成為新城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組織作用和保障作用。”新城黨群工作部副部長王璨介紹,新城持續擦亮“先鋒惠”系列黨建品牌,其中“先鋒惠民”連續5年開展“心連心”大走訪活動,黨員干部3人一組定點到戶,全覆蓋走訪11590戶,完成“先鋒惠民”實事120件;“先鋒惠企”區領導帶領11個組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全覆蓋走訪企業1776家;“先鋒惠新”設立“惠新食堂”“惠新宿舍”等35個服務點位,推出“新健康”“新就業”“新享閱”等十大暖“新”服務,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真切感受新城溫暖。
“‘基層末梢’是‘三好’建設的先鋒力量。”王璨表示,新城將增設一批便民服務設施,培育一批“最具人氣黨群服務中心”,讓百姓找到發聲渠道,以黨建引領、組織之力夯實“三好”之基。
“從治理走向服務” 積極探索創新方式
“焦老師,你看我在班會上的魔方表演照,大家可崇拜我了。”前幾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焦添陽收到了一張“學生”發來的照片。今年夏天,他在泰安鎮泰安社區擔任魔方速擰班老師。
“每年我們都會開設暑期班,因為不少居民反映假期孩子沒人照顧。”泰安社區黨總支書記周培源介紹,今年的暑期班增加了為期8天的魔方速擰培訓,焦添陽被居民們推薦為孩子們的老師。
這樣的服務藏在新城每個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日常里。在七里村,家家戶戶門口整齊美觀的竹籬笆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起初為了打造一個‘好環境’,我們想拆除村民門前屋后的雞窩,但是大家并不理解。”七里村黨總支書記孫輝說,村黨總支便主動作為,免費為村民修整菜園子、裝上竹籬笆,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入戶調查宣傳,“菜園子變漂亮了,村民們自然覺得雞窩有礙美觀,紛紛配合拆除,現在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后更美觀了。”
從治理走向服務,不僅需要轉變工作方法,更需要一體推進基層治理方式創新和民生保障措施落實。幾年里,為基層賦權、減負、增能的一系列舉措逐步到位,現代化治理案例不斷涌現:創新實施基層基礎建設“52321”保障計劃,即每年安排財政資金2300萬元,保障每個村(社區)每年50萬元運轉經費、20萬元為民服務資金、20萬元社會治理資金以及10萬元困難群眾救助基金,此外經濟薄弱、軟弱后進村每年額外撥付30萬元專項發展資金;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開展“精品示范·全域秀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今年重點提升3個村、44個莊臺、300戶庭院,創成2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推進基層各項便民服務更加完善便利,杭集建成“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點……居民們“家門口”的設施與服務,很快又會迎來迭代升級,釋放更大的治理效能。
“變共治為共謀” 夯實發展支撐根基
你見過一個戶籍人口只有260多人,但是常住人口有500人的村組嗎?“因為我們村工作機會多。”杭集高新區(杭集鎮)新生村黨委書記林晶瀅介紹,新生村2019年12月成立經濟和股份經濟合作社,嘗試“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利用村集體資產購置優質工業地產租賃給中小微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實施鄉村旅游示范點項目,并和轄區內酒店共同打造“酒店+社區”盈利模式,“村集體資產去年達709.18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六萬元,今年想爭創新城首個千萬元村。”
新生村并不是個例。作為揚州第一批率先嘗試農文體旅融合發展的策源地,新城各村紛紛搶抓改革機遇,探索農村閑置土地利用新模式。華豐村率先探索收儲民居集體開發民宿,牽手文旅集團利用原小學校址打造“村咖”,開發運河食集吸引年輕創業者;金灣村開展稻香田園民宿街建設,沿街共43戶農戶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打造“小金人”社工服務基地、金灣羊肉館、江河里·宴、梧桐居民宿等餐飲民宿項目;臨江社區促進村企共建,開辦酒店用品類“村辦廠”,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八圩村打造“臨杉生態園”村集體經濟示范點,增設親水平臺、露營帳篷等,為游客提供度假新去處……
共謀“好產業”,不僅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也進一步夯實了新城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根基。“泰安、杭集、萬福三大板塊各有特色,我們將繼續落子布局‘2+2+N’產業集群,著力實施‘165’專項行動,發展各美其美的‘好產業’,為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增添動力。”新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生態科技新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