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雖然數(shù)次丟掉黨權軍權,非常落魄,但他信仰堅定,不改初衷。哪怕是被“開除黨籍”,也矢志革命,絕不動搖。(不像某些黨的“一大”代表,有的脫黨,有的叛黨)。他既堅持原則,性格剛強,又遵守紀律,顧全大局。被誤解被排擠時,不消極沉淪,而是樂觀向上,等待時機,積極爭取。無職無權時,就看書、學習,搞調(diào)查研究,琢磨軍政策略,給中央提提建議。可謂是“賦閑”而不閑。
從他被剝奪黨權或軍權后寫的三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樂觀精神和堅定信念。
一首是,1929年9月毛澤東帶病出席完紅四軍“八大”后,住在福建上杭縣臨江樓上繼續(xù)養(yǎng)病。紅四軍“七大”上,毛澤東落選特委書記。“八大”也沒恢復職務。10月11日,恰逢農(nóng)歷重陽節(jié),當時臨江樓庭院內(nèi)黃菊盛開,他觸景生情寫下了著名的《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作者雖身處逆境,但其詩詞中依然洋溢著革命豪情和樂觀主義精神。“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不是春光,勝似春光”,詩句呈現(xiàn)出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讓人深受鼓舞。
一首是,1933年夏天,毛澤東此時已失去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黨代表職務,又被排擠出蘇區(qū)中央局。只有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一職。一次,外出考察,路過當年戰(zhàn)斗過的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下的《菩薩蠻·大柏地》
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戰(zhàn)斗,是毛澤東和朱德1929年2月離開井岡山在向贛南進軍途中,與尾隨的國民黨贛軍進行的一場戰(zhàn)斗。離開井岡山,敵人一直圍追堵截,紅軍屢遭挫折。這是第一場勝仗,殲敵兩個團,俘敵八百并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隊伍士氣因此大增。
通過詩詞,毛澤東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經(jīng)過戰(zhàn)火洗禮的小山村。美麗的山村,斑駁的彈痕,詩句含蓄地表達了對昔日戰(zhàn)斗勝利的頌揚。“裝點此江山,今朝更好看”,體現(xiàn)出作者對革命前途的樂觀情緒和紅軍必勝的信心。
一首是1934年7月,毛澤東在會昌登山后所作的《清平樂.會昌》,這首詩跟《菩薩蠻.大柏地》一樣,表露了同樣的思想情感。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1934年,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中央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眼見第五次反圍剿面臨失敗,形勢危急,中央將被迫轉(zhuǎn)移。而作者自己此時在黨內(nèi)軍內(nèi)已無發(fā)言權,心情是郁悶的。但他并不氣餒,而且信念堅定,豁達樂觀。“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該詞的基調(diào)昂揚向上,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