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刀鋒
來源:格隆
新聞發布會上,有三大亮點值得仔細推敲與分析,對接下來的投資至關重要。
第一,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四個方面:化債、特別國債、專項債券、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 逆周期調節絕不僅僅目前公布的幾條政策,這些只是已進入決策程序的政策, 還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
關鍵詞是“絕不僅僅”。這其實是一次較好的預期管理,給予了市場前瞻性指引,意味著接下來會有更多增量財政政策出來,與央行“5000億不夠,還可以再來5000億”的表態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這項即將實施的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
關鍵詞是“力度最大”,雖然沒有說具體規模有多大(因要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定核準程序,無法明說),但表明的態度是很積極的。
借鑒歷史上看,一共有3輪化債,主要情況如下:
第一輪(2015-2018年)化債發行共約12.2萬億置換債置換存量政府債務;第二輪(2019年)發行1579億置換債置換隱性債務;第三輪(2020年12月-2022年6月)累計發行1.13萬億特殊再融資債。
按照最大的一輪化債看,每年規模平均為3萬億元。那么這一次表態是近年最大的一次,已經暗示的比較明顯了。今日,銀河證券發文說,本次財政部會議相關政策涉及的工具體量至少在5萬億元以上。
第三,中央財政具有較大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這句表態非常重要,在發布會強調了幾次,屬于一個重磅“大招”,意味著市場早已期盼的中央政府加杠桿的想法要落地了。
截止2024年6月末,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74%,居民部門杠桿率為63.5%,兩大部門杠桿加不動了。而中央政府杠桿率僅為24.6%,遠遠低于海外主流發達國家100%,乃至200%的水平。
按照GDP126萬億來計算,財政部說中央政府較大空間還有多少?自己品。
中央政府加杠桿,是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關鍵核心。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市場對于接下來的宏觀經濟基本面不應該再按照過去的思維去看待問題,理應更加積極樂觀一些。
整體看這場發布會, 表態誠意滿滿,能說的都說了,該暗示的都暗示了。在我看來,是超出此前市場合理預期的。
那么,該場發布會對接下來的金融市場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今日是工作日,債券現貨市場是可以交易的。我們可以從債券市場的表現來看待這場會議到底是低于預期or符合預期or超預期?
我們以10年國債活躍券(10YGB)為例,當前為2.135%,較昨日收盤上漲0.4個BP,漲幅為0.2%。這個漲幅不算小,因為債券交易通常有100倍左右的杠桿,0.2%的漲幅意味著保證金波動了20%。
不管怎樣,債券市場利率是上漲的,代表著本場會議至少是符合預期,甚至略超預期的。這個定價值得股票市場投資者去參考,因為玩債券的人都是專業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交易比較理性。
再看大宗商品以及股票市場。在今日發布會之前,大宗商品市場在昨日夜盤出現了明顯異動,文化商品指數大漲1.32%,呈現強勢上攻姿態。尤其是黑色商品,包括玻璃、純堿這類對宏觀敏感的商品均大漲超6%。
究其原因,一方面空頭在會議前為了避險實現了減倉;另一方面,有額外多頭主力押注今日會議超預期,才會拉出如此劇烈的上漲行情。
此外,昨日晚間美股市場中的中概股(納斯達克金龍指數)、富時A50期貨分別上漲0.9%、2.33%。要知道,前者在盤前因A股暴跌拖累大跌3%,開盤后全部拉回,還上漲近1%。
這意味著在本次發布會之前,海外股票投資者以及商品市場投資者也已經開始押注今日會議會有較好結果。
然而,A股市場則在昨日大跌,延續了此前兩個交易日非常悲觀的市場情緒。
其實,本周股市回撤幅度之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前面幾個交易日大盤拉漲了1000點,獲利盤巨大,本身就很強落袋的驅動力。
其二,外媒與外資機構消息擾動,導致市場對于接下來的財政政策預期很差。
外媒通過多個小作文,10萬億、5萬億等總量刺激來調動市場胃口,并分析發改委會議沒有釋放增量財政政策扣上不及預期的帽子(事實上,多少萬億刺激方案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才能說,跟發改委沒有什么關聯,所謂不及市場預期不是客觀事實)。
這些消息被大量傳播,加之近期涌入了很多股民新手,羊群效應明顯,疊加市場獲利盤較大,導致出現了4個交易日如此極端的下跌。
面對市場預期的大轉變,有專業人士出來駁斥這種言論。董煜在多家官媒上于10月10日發文《對增量政策,要有信心》。其中明確提到,有一種帶節奏的言論,比較會踩點,先故意利用數字把胃口吊高,然后動輒就說“不如預期”,這其實是配合空頭做局的伎倆,是通過調動情緒的起伏來操控市場從中牟利,對此要加以辨識。
他的文章,其實某種意義在試圖扭轉市場預期,奈何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但對于市場保持緊密跟蹤的投資者而言,是可以通過這些訊息來增加對于財政政策力度的判斷,進而可以逆勢押注與布局。
今日發布會之后,財政政策不及預期的交易邏輯將被證偽,接下來市場大概率將進入到震蕩上行的節奏中去。
9月24日金融部門發布會是這一輪調控吹響號角,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總動員令,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系統部署,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會介紹一攬子政策,再到今日財政部有力度的表態。
不能孤立的去看待每一次會議,要串起來一起看。 可以說,這是中央在經濟工作上發出的總信號,接下來在實實在在的政策落地后,經濟觸底好轉的概率是很高的。 這是股市未來持續走好的主要大邏輯,目前尚未進行充分定價,還有不小空間。
具體到板塊上看,從9月24日以來,板塊輪動明顯。前期大漲的證券、半導體、軟件開發(主要為多元金融企業),在最近20個交易日,主力凈流入額分別為1328億、609億、534億,亦是所有行業主力流入最多的三大板塊。在周四、周五,主力資金則流出了一些,板塊也進行了變臉暴跌,但并不意味著接下來沒有行情了。
紅利板塊(包括煤炭、銀行、電力這類)在周四火了一把,周五又退潮了,沒有明顯持續性。在我看來,紅利板塊突然發力,主要是市場預期財政政策不佳導致情緒悲觀的短暫配置,也不意味著接下來會有多強的持續性。
按理來講,在貨幣、財政、產業等如此密集的重磅政策下去,經濟又好轉預期,市場風險偏好回暖,紅利板塊應該是沒有超額收益的,在周四之前的幾個交易日就是如此。
總之,大盤924反轉以來,市場還沒有明顯的板塊主線,基本上是伴隨大盤同漲同跌。接下來,主力資金大概率會選擇什么板塊方向呢?
在我看來,科技這個超級大容量的板塊是不可或缺的。從歷史上看,每一輪牛市大行情都沒有缺席過。從估值上看,也比較低。當然,現在還被市場嫌棄的消費板塊也有望在經濟邊際好轉的預期背景下進行一波扎實估值修復。
總之,在財政政策頂格支持下,倉位是最重要的,保持耐心,坐穩扶好,良好行情沒有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