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景德鎮,有一處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高達95%的地方。那里地處懷玉山脈余脈,是昌江的重要源區。無數野生動物在那里繁衍生息,許多我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奇珍異獸,在那里都能找到,那里就是著名的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護區。
從名字上便能夠看得出來,此處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野生動物便是那黑麂。它在民間有著許多的名字,有叫青麂、紅頭青麂的,也有叫蓬頭麂、烏金麂的。
一閃而過的“黑影”
自從引入現代化的紅外監測相機之后,已經在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護區兩次拍下了黑麂的野外活動影像了。近日,工作人員在對紅外監測數據進行采集時,又驚喜地發現了在一處山坡上,一頭形態矯健的黑麂,悄然被拍了下來。
從形態上來看,該頭個體頭上長角,身形健碩,兩獸角之間還有一抹黃色的棕毛,是為一頭成年的雄性個體。體長大概一米到一米三,體重約25公斤左右。此次發現,也是自2018年10月第一次拍到了黑麂的身影后,第三次確切的影像記錄。
當時這頭黑麂行動迅速,在鏡頭面前幾乎是一晃而過,它從山坡的上面朝著山下走去,速度很快像是黑影一般。畫面中最明顯的地方,莫過于它的尾巴,翹起向上露出白色的毛發,像是一把碩大的羽扇。
據資料顯示,江西浮梁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野生黑麂的重要分布區域之一,也是江西省黑麂分布的中心區域,里面共生活著500多頭黑麂。
動物界的“殺馬特貴族”
黑麂是一種麂子,屬于鹿科動物,跟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黃猄(學名:赤麂)有些相似。赤麂是麂類里面體型最大的,黑麂沒赤麂那么大,略小一些,成年之后體重多在20多公斤,體長約一米。
從名字也能夠看得出來,它們身上的毛色主要為黑褐色,同時夾雜著一些棕黃色的毛發,所以也叫“烏金麂”。這種動物的雌雄兩態比較明顯,雌獸沒有獸角,而雄獸在腦袋上會長出明顯的短角。
說實話黑麂本來在麂類里面并沒啥出彩的,更別提說在整個動物世界里面脫穎而出了。但有趣的是它們的腦門上,會長出棕黃色的蓬松毛簇,跟“殺馬特貴族”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正是因為這一特征,使得黑麂這種動物一下子就脫穎而出,被人們稱作動物界的“殺馬特貴族”,或者“黑金貴族”。
其實除了腦袋之外,黑麂的尾巴也比較有特色,其尾背的毛發純白,這使得它們在環境中很容易就暴露了位置,也不知道它們在進化的時候是咋想的。
本領高超,膽子賊小
黑麂雖然體型不大,但身材卻身高腿長,這說明它們的行動能力不差。事實上的確如此,黑麂行動很靈活,奔跑速度極快,即便是在懸崖峭壁、山間亂石地帶,也能做到如履平地。而且黑麂還十分擅長游泳,其游泳本領遠超其他麂類同伴,甚至能跟鹿科的一些游泳健將,比如麋鹿、駝鹿等媲美。
通常來說,鹿科動物都是吃素的,但有科學家曾在黑麂的胃里面,找到了一些碎肉塊,這在鹿科里還是頭一份。
別看黑麂本領高超,長相也算是挺唬人的,但它們的膽子卻賊小,平日里恐懼感十分強烈,周圍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它們的警覺,稍有危險就使它們感到不安。黑麂膽小到什么程度呢?
這么說吧,在陡峭復雜的地勢上,它們才敢走老路,有著固定的行動路線。而在平坦的地方,則沒有固定的行動路線。一旦發現有危險,會迅速跑進灌木叢隱藏起來,所以想要目擊到黑麂,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
黑麂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動物,目前沒有觀察到亞種分化。曾受天敵捕殺以及過度捕獵等影響,導致種群數量銳減,當下它們的數量并不多,分布于我國的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方。其成年之后,一般是雌雄成對出沒,大多在黃昏或者清晨時活動。活動范圍比較固定,但因其十分警覺,所以很難被人們發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