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在復雜的免疫系統監視下,癌細胞只有不斷演化出能逃避免疫細胞追蹤的機制才能存活下來,而一旦腫瘤開始發展,它們往往就已經具備不少免疫逃逸策略。其中最常見的方式之一是操控T細胞的免疫檢查點,例如通過高度表達PD-L1來與T細胞表面的PD-1進行結合,降低T細胞的免疫活性,抑制腫瘤殺傷性的免疫效應。針對這一機制的免疫檢查點阻斷劑(ICB)療法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控制腫瘤生長。
除了主動出擊,癌細胞還會同時選擇隱藏“鋒芒”。免疫細胞通常會通過識別細胞表面的抗原呈遞來決定是否發起攻擊,而癌細胞則選擇將這些異常抗原隱藏起來,降低免疫細胞察覺的幾率。
圖片來源: 123RF
最近,來自荷蘭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免疫逃逸機制。他們發現細胞內部的核糖體在遇到抗腫瘤免疫反應時,會主動改變自己的類型,讓其擁有更多的一種名為P-Stalk的組分,這種變化會加速特定抗原呈遞,響應免疫系統。而癌細胞則可能通過降低P-Stalk水平來抑制這類免疫監視機制,從而防止被清除。相關論文已經發表在《細胞》雜志上。
根據論文介紹,T細胞在執行免疫任務時會分泌大量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而細胞在察覺到周圍細胞因子水平異常升高后,會轉變成一種警戒狀態(alert state),包括提升抗原生成和呈遞(APP),增加免疫檢查點水平。而作者發現,這些現象也與核糖體離不開關系。
他們在細胞實驗中,向細胞的培養環境中添加了干擾素-γ和干擾素-α,這些細胞因子會迅速使得一些核糖體類型發生變化,增加P-Stalk的水平。P-Stalk是一個特殊的核糖體GTP酶相關中心組分,它就像一個從核糖體上伸出的觸手,與常規核糖體部分不同,P-Stalk更傾向于翻譯與細胞因子反應相關的mRNA,包括翻譯一些細胞表面受體分子的跨膜結構域。這一過程實際加速了特定分子呈遞到細胞表面,幫助T細胞進行識別,從而增加免疫細胞的殺傷效率。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作者發現,面對細胞因子時,核糖體朝著P-Stalk類型(PSR)變化的趨勢在各類組織、細胞中都是保守的,當PSR減少時,細胞總體的APP水平會隨之下降。
此外,不同的細胞因子也對核糖體有著不同的影響,比如干擾素-γ或干擾素-α會使PSR增加,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卻會減少PSR,移除核糖體上的P-Stalk。在PSR丟失的情況下,CD8+ T細胞的識別和殺傷作用都會受到抑制。
論文指出,由于P-Stalk的減少會降低免疫細胞的效應功能,癌細胞很可能會選擇抑制PSR來實現免疫逃逸。研究的通訊作者William Faller博士解釋道,“將核糖體的‘手臂’縮回后,癌細胞表面就沒有那么多的抗原了,免疫細胞將更難察覺到它們的存在。”未來,他和同事想繼續探索癌細胞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這樣或許能帶來全新的癌癥治療靶點和策略。
參考資料:
[1] Stalking ribosomes: How cancer cells pull poker face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24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61850
[2] P-stalk ribosomes act as master regulators of cytokine-mediated processes. Cell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9.039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