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調侃的話叫“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山東鄉村體育教師張玉順兼教數學,他教的班級小升初數學成績全縣第一。
大家問他秘訣,他卻給大家出了道算術題“8-1為什么會大于8?”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來自多個省份的66位優秀鄉村老師到杭州師范大學,參加2024“鄉村教師計劃”終評。
張玉順的“算術題”,他講解給大家聽:
“學生一天在校8小時,我就奢侈地拿出1小時讓他們盡情運動,使勁玩,我還跟他們一起玩,玩好了、跟我關系又好,上課思想就集中了。”
這是張玉順的減法教育:少學一小時,但學習效果和效率更好。
浙江寧海的姜春杰是鄉村科學老師,“我這么多年一直琢磨讓孩子刷最少的題,掌握最多的知識點。”
他用延時拍攝加上軟件合成,讓孩子看霜落,看結晶,看酵母菌出芽生殖。他自制計算機,用三個課時教會孩子入門編程控制,接上電路板,做成紅綠燈,“順便”把初中物理并聯、串聯的知識講透了。
“不要讓孩子機械記憶,要讓他們去使用知識,知識要用起來,學習才有意義,才會被動變主動”。
(姜春杰老師和他研發的編程教具)
這兩天,姜老師把這套自己開發的學具到處展示給其他老師看,“這套東西我就是為鄉村孩子設計的,我開源給你們,你們拿去用,真的有用。”
桑顯榮是一位鄉村音樂老師,教書22年,他讓8000個孩子,每人至少掌握一樣樂器。我的秘訣就是讓每個孩子都登臺,“上臺跟不上臺,眼里的光芒都不一樣”。他的教育核心是“喚醒自信”。
雖然學科不同,方法各異,但是這些老師有個共性——都是孩子們喜歡的老師。
黑龍江永安滿族鎮永興小學的王金彪校長,學生們知道他這次來杭,專門給老師準備了一件“戰袍”。
一件白T,孩子們都簽上名,寫上“彪哥必勝”,還畫了只辛勤培土的熊貓。王校長黑眼圈有點重,學生們都叫他“熊貓老師”。
王老師穿著“戰袍”一亮相,同行和評委都被他“萌翻”了。
(身著“戰袍”的王金彪老師)
評委都是馬云公益基金會的老朋友,有教育家、名校長,還有教育公益機構的負責人,他們中的很多人伴隨著基金會一起走了十年。
杭州市天長小學的書記、校長樓朝輝是基金會校長委員會的成員,他說,早先那幾屆做評委時,收獲了很多感動,被老師們在艱苦環境中的堅持而感動;這兩年,鄉村教育環境好了,教師學歷也高了,他們在教育中的創新和思考也帶給我們思考。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監測和評估中心主任繆華良是35年的老教師,在茶歇時他還跟老師們推心置腹——
“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是,用閱讀豐盈內心,用運動發展身體,這兩項是孩子一生打底的‘1’,后面才有一系列決定他能夠走多遠的‘0’。”
“我們作為老師,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還有一點,報國情懷。”
(評委繆華良老師)
兩天下來,老師們也“變”了,在個人展示環節中,不是單一講成績,而是與評委們探討各種“悟”。
為什么會這樣,評委最后有“揭秘”——
我們經常在思考,學習是怎么發生的。全世界都在追求“深度學習”。
其實,這兩天我們大家在一起,自我審視,同伴交流,組際問答,這就是一個深度學習的場域。
很多老師說,我們要把這種學習方式帶回去,讓大家一起成長。
今年全國一共有2890名優秀鄉村教師報名“鄉村教師計劃”。終評分三組進行,接下來還有“長沙站”、“西安站”,最終要從200位提名老師中發現今年的100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