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編者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而抑制神經元中過度活躍的整合應激反應,成為治療ALS甚至更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突破口。
在一項今年發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的研究中,Denali Therapeutics基于結構和配體優化得到了能穿透血腦屏障、有效抑制大腦中整合應激反應的潛在“first-in-class”候選分子DNL343。在已經進行的1b期臨床試驗中,DNL343表現出良好的效力與耐受性。目前,DNL343治療ALS的2b/3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罕見病,它還有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俗稱:“漸凍癥”。由于運動神經元受損,ALS患者會逐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導致運動、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惡化,甚至走向生命終點。
目前,大量ALS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不過科學界正在逐漸揭開這種致命疾病的面紗。其中,細胞中的整合應激反應(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 , ISR)就是一種與ALS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
我們的細胞時常遭受到各種內外刺激,例如病毒感染、缺血缺氧刺激等,而整合應激反應就是為了應對細胞內損傷而出現的適應性信號通路。整合應激反應可以維持蛋白質穩態、促進細胞存活,是調節細胞穩態的關鍵;而在神經元中,整合應激反應的失調則會導致神經元退化。在ALS等眾多神經系統疾病中,都少不了整合應激反應的身影。
整合應激反應與ALS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前文說到,細胞會遭受不同類型的應激,它們雖會激活不同的激酶,但最終殊途同歸,都會通過真核翻譯起始因子2α(eIF2α)的磷酸化,抑制蛋白啟動翻譯所需的關鍵成分——真核翻譯起始因子2B(eIF2B)的活性。
當神經元遭受應激,對eIF2B活性的抑制會導致應激顆粒形成,而應激顆粒是TDP-43蛋白的前體。在絕大多數ALS患者以及很多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中,TDP-43都會在細胞質中異常聚集,因此TDP-43蛋白也成為ALS的標志性病理特征。此外,整合應激反應的激活還會增加應激反應蛋白的表達。
基于這些發現,一個很自然的猜想是:由于整合應激反應而形成的應激顆粒,可能導致了ALS的疾病進展。因此,如果能抑制神經元中的整合應激反應,就有可能為ALS甚至是更廣泛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治療希望。
▲整合應激反應導致TDP-43的機制,以及相應的神經保護策略(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已有的研究中,為了抑制整合應激反應,一條策略是抑制這條通路中的相關激酶。不過,這類激酶抑制劑會引起靶向胰腺毒性,從而阻礙了作為治療藥物的開發。
相比之下,直接激活eIF2B提供了一種安全抑制整合應激反應的新策略。
在這項發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采用多項策略來檢驗已有的eIF2B激動劑,同時通過高通量篩選(HTS),對包含約40萬種化合物的文庫進行篩選。
其中,ISRIB作為一種已發表的eIF2B激動劑,展現出高效激活eIF2B的能力,并且沒有表現出胰腺毒性。不過,這款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不佳,例如溶解度差。因此,研究團隊需要在ISRIB的基礎上進一步合成具有理想理化性質,同時保持細胞效力的化合物。
作為第一步,研究人員首先改造了ISRIB分子的核心結構,發現將核心的橋環結構替換為雙環 [1.1.1] 戊烷(BCP)時,分子在保持效力的同時,溶解性得到提升。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改善物理化學性質,研究團隊嘗試用不同的烷基或環烷基替換側翼的一個芳基,發現環丁基( cBu)側翼基團的加入效果最佳;在此基礎上,對cBu取代基的探索發現,三氟甲氧基-cBu可以帶來代謝穩定性更高的分子。
到了這一步,通過引入合適的核心和側翼基團,研究團隊已經獲得具有理想溶解度和代謝穩定性的eIF2B 激活劑。不過,此時大多數化合物的血腦屏障滲透性還比較弱,這也成為結構優化的下一個目標。
為此,研究團隊使用不同雜環結構來取代原有的連接基團,經過檢驗發現1,3,4-噁二唑可以帶來理想的活性與滲透性。最后,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檢索改造了原有的芳基側翼基團,以找到提升代謝穩定性和血腦屏障滲透性的最優解。
最終,經過一系列改造優化,研究團隊得到了具有一系列理想特征的32號化合物。32號化合物在體外和臨床前分析中都表現出高效、理想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以及高度中樞神經系統滲透性,因此被選為候選分子DNL343。
▲DNL343分子結構(左);在小鼠模型中,DNL343有效降低了整合應激反應轉錄標記物的表達。(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接下來,體外研究評估了DNL343的安全性,發現其發生臨床相關藥物相互作用、導致心臟毒性的風險較低,并且未觀察到遺傳毒性風險。
在對DNL343效力的體外實驗中,DNL343 抑制了TDP43+應激顆粒的形成,支持了DNL343在疾病模型中能有效抑制細胞應激后的整合應激反應通路。而在患有整合應激反應所驅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小鼠體內,研究團隊觀察到了DNL343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富集,并且治療降低了整合應激反應標志物,這表明DNL343 可有效抑制大腦中的整合應激反應過度激活。
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DNL343的1期臨床試驗已經在進行。2022年12月,Denali Therapeutics公布了DNL343在ALS患者中進行的1b期臨床研究的中期結果。結果顯示,DNL343表現出廣泛的血腦屏障滲透,能強烈抑制ALS相關的整合應激反應通路,且耐受性良好。目前,DNL343治療ALS的2b/3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我們期待,基于這項策略的eIF2B激動劑能早日問世,為ALS以及更多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帶來治療曙光。
論文研究機構列表:Denali Therapeutics、藥明康德。
參考資料:
[1] Robert A. Craig II et al., Discovery of DNL343: A Potent, Selective, and Brain-Penetrant eIF2B Activator Designe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J Med Chem. 2024 Apr 11;67(7):5758-5782. doi: 10.1021/acs.jmedchem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