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一個老生常談的詞。 得當的養生,確實會有助于健康,養生不當,那不僅是無效的“偽養生”,甚至傷害身體,掉進養生陷阱。
有些養生“補”的是??!
1、吃肉進補——當心增加腸癌風險
都說貼秋膘,秋季要補,不少人都會“以肉貼膘”來進補。但如果每天都是大肉,無疑會增加腸癌風險。
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飲食容易在腸道里被厭氧菌所分解形成一些像亞硝胺、酚類、胺類等致癌物質。同時,高脂肪的飲食也容易導致膽汁的分泌,膽汁中的膽汁酸大量增加很容易在腸道中形成致癌物質。加之如果水果、蔬菜吃得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有害物質和致癌物質長期與腸道接觸,容易導致腸癌發病率升高。
此外,秋季進補吃肉要適量,也要會選擇。如羊肉、牛肉和豬肉,都是不錯的補品,但在食用時還是有所禁忌的,秋補并不是單純地吃大魚大肉來貼膘,應對癥進補。
羊肉:性溫,熱證上火慎用;
牛肉:不易消化,脾胃功能差,不宜多吃;
豬肉:脂肪較高,高血脂不宜多吃。
2、喝湯進補——當心增加痛風風險
湯是很多人心中的滋補佳品。常說喝湯養生,而且湯要慢慢熬,熬得越濃,營養越高。
湯的營養和煲湯時間沒關系,湯只要煲一會兒就已經有鮮味了。而且有研究發現,湯熬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來越高。引起痛風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謝的最終產物,也就是說,湯熬的時間越長,誘發痛風的危險也越高。
當然也不是不能喝湯,而是要適量。很多人認為煲湯最有營養的東西都在湯里,這是錯誤的。最正確的喝湯方法,大半碗湯,加上材料少量一起吃。
3、大補營養——當心誘發胰腺炎
胰腺是人體極為重要的腺體器官,大魚大肉吃得多會刺激胰腺、肝臟加速分泌胰液、膽汁,一旦胰腺管的“下游”出口處引流不暢,比如有炎癥、膽結石、蛔蟲等病變,都可以使胰液排出受阻。
胰液排不出,膽汁倒灌入胰腺管,使胰管內壓力升高,導致胰腺腺泡破裂。另外,膽汁還會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使它們滲入胰腺實體中,出現“胰腺消化胰腺”的狀況,這便促成了急性胰腺炎的發生。
現代人營養充足,已經不能像古代一樣大魚大肉“貼膘”式進補了,這對心腦血管的健康無疑是不利的,現代人尤其要注意根據不同體質來補益。
4、保健品補腎——當心吃多傷肝臟
很多男性,過度相信補腎壯陽保健品,結果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一些保健品中含有中藥成分,過量或者不科學食用會讓自己的肝臟受到傷害。
5、喝粥養胃——當心胃功能退化
很多廣為流傳的“養胃秘籍”也有不適宜的地方,比如:
對胃潰瘍患者來說,喝牛奶后由于鈣離子濃度高,反而會增加胃酸分泌,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害;
蘇打餅干中的油脂含量相當驚人,過多攝入會增加胃的負擔;
白粥、小米粥是常見的養胃“良方”,但是胃功能有“用進廢退”的特點,長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會退化變差。
過度大補,反而加速衰老!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進補要夠營養。不過,2024年《自然-衰老》刊發的一項研究發現,營養過??赡軙铀偎ダ?,并導致組織損傷和髓系炎癥,兩者共同加速器官衰老。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保持營養平衡,既不要缺乏也避免過剩,才是健康的關鍵!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42條》中的常用保健內容板塊提出了6條科學的養生保健指導,供大家參考:
情志養生:通過控制和調節情緒以達到身心安寧、情緒愉快的養生方法。
飲食養生:根據個人體質類型,通過改變飲食方式,選擇合適的食物,從而獲得健康的養生方法。
運動養生:通過練習中醫傳統保健項目的方式來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常見的養生保健項目有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等。
時令養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時節令的變化,采用相應的養生方法。
經穴養生: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針、灸、推拿、按摩、運動等方式,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養生方法。
體質養生:根據不同體質的特征制定適合自己的日常養生方法,常見的體質類型有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九種。
本文綜合自:
①2024.10.22健康時報《很多病是“補”出來的!這些是“偽養生”,不要再做了!》
②《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42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