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帶”——
就憑這三個字,華夏幸福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置換帶”
2024年10月19日,華夏幸福發布多條公告。
其中,涉及“200億元”的“債務重組計劃之置換帶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所謂“置換帶”,簡單理解,就是以置換帶走債務。
按照“置換帶”計劃,華夏幸福拿出價值200億元的資產(園區),交給廊坊某國企,國企拿到資產,同時接下華夏幸福200億元債務。對于債權人而言,這一過程,讓債務人變成了國企。但是,這一債務、債權變更,附帶一個條件,債權人還要拿出與債務對等的融資,即最終200億元貸款來支持國企。
“置換帶”的精彩之處,首先在于資產的價值兌現。
就華夏幸福而言,在今天的市場中,兌現200億元的資產是不容易實現的。以200億元資產,帶走200億元債務,這筆置換,換得很值。而且,雖然資產、債務兌出,相關資產的運營,華夏幸福仍能參與。華夏通過置換,實現了輕資產運營。
從國企角度講,國企發展需要具體項目支撐,拿到一個優質項目,同樣也不容易,包括200億元配套資金,所以,“置換帶”等于直接一步鋪墊妥了國企的未來項目。
對于債權人而言,債務被由華夏幸福換成了國企承擔,風險度直接降低,而且,新增貸款又在孵化國企(政府支持)新項目,實現了新的貸款出口。
所以,一個“置換帶”,帶出了三方的現實需求,且都提供了解決方案。
按照華夏幸福的計劃,“置換帶”將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以此推知,事先應已做好了相當的鋪墊。
轉型
華夏幸福推出的“置換帶”新化債模式,是對自身優勢資源的利用。
華夏幸福有兩個突出的優勢,第一個是產業園區。
與其他房地產商不同,華夏幸福的開發重點在產業園區。面對市場調整,握在手里的最重要資產,也是產業園區(全國50個產業新城)。以產業園區謀出路,是優勢突圍。
第二個優勢,是華夏幸福與政府的關系一直良好。
這也與華夏幸福的產業園區出口有關。華夏幸福的出口,也是政府產業開發落地的出口。華夏幸福的“不逃廢債”“堅決保交樓”(10月官方報告顯示2024年已完成90%保交樓任務),既是企業掌舵人的態度、理念,也是基于這種關系與信心。
很多人對華夏幸福將信將疑,主要還是因為華夏幸福的財務報表。
華夏幸福2022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情況,顯示目前公司虧損情況嚴峻,2024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為-48.49億元(東方財富網截 圖)
2024年華夏幸福財報的虧損有加劇的趨勢。僅就財報而言,華夏幸福仍陷于債務與虧損的泥潭中,未見有所改觀。
但是,華夏幸福卻于此種財務狀況中,表現出了相當的信心。
在10月19日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華夏幸福方面并不談及虧損,而是公開強調在轉型方面取得的成功。
例如,運營業務方面,2024年上半年,產業園新增簽約項目88個,簽約面積約8.64 萬平方米,同比提升69%。
服務業務方面,幸福招商聚焦9大新質生產力方向,成功簽約35個項目,總簽約固定投資額172.66億元,同比增長93%;產業招租服務中招商落地118個項目,同比提升82%,總簽約面積13.2 萬平方米,同比提升 90%。幸福物業位列中指院“2024 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第 12 位,市場化拓展簽約46個項目,簽約額6.43億元,同比增長35.7%,城市服務新增簽約36個項目、簽約額占新增項目的77%。
華夏幸福想告訴公眾的是,盡管財報顯示經營虧損,企業化債處于進行時,但是,華夏幸福的戰略轉型,即“全面轉型產業新城服務商”正在落地,企業的造血能力在日漸增強。有了這種進展,不管投資者有沒有信心,華夏幸福自己信心滿滿。
大謀略
華夏幸福之所以信心滿滿,除了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之外,還與它的下一輪大謀略有關。
這一大謀略,簡單的概括是:“低空經濟”。
華夏幸福宣布,與行業龍頭企業科比特、億鵬航空、中科低空、星網宇達等合作。華夏幸福實控人王文學還將其持有的,低空經濟領域高科技企業酷黑科技全部19.9967%股權無償贈與公司。
發展“低空經濟”?啥意思?是無人機嗎?
來看一個例子。
2024年8月19日,華夏幸福與點點科創城(中山市)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致力于“共建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園”。
這件事是什么背景?
時光倒退至2016年。
其時,中山市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提出了“四個難以為繼”——土地、資源、人口、環境。這“四個難以為繼”,在10年前的深圳就被提出來過。
解決方案是什么?
產業集中、創新發展。
具體實施的核心是:產業園。
2024年6月,《南方都市報》在報道廣東板芙經濟開發區時使用了這樣一個標題:《10年前不開發房地產而建連片產業園,如今一期產值預超300億》。
文章介紹說,在2014年至2016年,在發展方向的選擇上,中山當地選擇了產業園。如今產業園模式,正在中山市開花結果。
《南方都市報》報道截圖
實際上,產業園雖不同于單純的住宅開發,但本身也是房地產開發的一部分。
它既承接著國家產業政策,也支撐著當地經濟發展,還擔負著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城市更新等多種功能。
所以,面對廣東省當前提出的“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中山市的解決方案也依然是:產業園。
中山市已擁有十大萬畝級主題產業園,以此引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并力圖抓住深中通道開啟(連接深圳市、中山市、廣州市的跨海通道,2024年6月通車,深圳至中山車程縮短至半小時),中深一體化的機遇,開創面向大灣區的新局面。
2024年2月,中山舉行了一季度制造業項目集中動工儀式,10個鎮街69個制造業項目集中動工,總投資額564.4億元。而全年,中山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80個,總投資532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0億元。
2024年,中山市還新增了4個省級產業平臺,廣東板芙經濟開發區是其中之一。板芙經開區的重點工作,是推進七大“工改”產業園,也就是將低效產業園提質,同時,布局低空經濟。(《南方都市報》的報道淡化了一個問題,中山市搞產業園,并非一帆風順,也出現了一批低效產業園,只不過,這些低效產業園正在迎來新機會)
與華夏幸福合作的點點科創城正是七大“工改”產業園之一。
華夏幸福將為點點科創城提供招商的咨詢、統籌、推介及產業發展為核心的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
點點科創城的目標,不僅是建成產、學、研、供、銷、住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其背后的投資方卓航控股集團,還有一個“百城萬億”計劃,即在大灣區建成5個產業園的基礎上,未來10年在全國打造150個特色產業園,年產值不低于1萬億元人民幣(感覺像當年的華夏幸福重生了)。
繞了這么一大圈,想說明的問題只有一個:華夏幸福的“低空經濟”并不是簡簡單單的無人機,而是將自己嵌入到產業園經濟再次發展的大機遇中。
點點科創城發展戰略示意圖(據官網圖片)
中山只是華夏幸福布局的一個點。
華夏幸福已經展開合作的對象包括:廊坊臨空、南京溧水經濟開發區、沈陽雪松經濟開發區、香河招商中心、珠海高新建設、孝感孝南商務局、河北昌黎經開區、天津市寧河區(天津未來科技城)等。
這些區域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發展機遇等,與中山異曲同工。
此時,再回頭看“置換帶”,可知,它是以化債為機會,與政府的新一輪發展機遇相融合。
未來某一天華夏幸福真的起飛了,可能還會回頭再品味這次“置換帶”。
值班編委:馬琳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