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集團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屬國家特大型骨干企業。
在這70年中,太重一直位于萬柏林區玉河街53號,是河西最具代表性的標桿企業之一。他見證了中國工業化的崛起,為國家重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代在不斷變遷,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的需要,太重告別了這片熟悉的土地,迎來一場搬遷,實施退城入園戰略,整體搬遷至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瀟河產業園區。
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新城|圖源:太重集團官網
太重搬走之后,原址土地將如何規劃呢?這是無數太原市民格外關注的話題,而在最近,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7月10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范兆森深入太重集團萬柏林園區,調研片區規劃工作并現場辦公。
范兆森走進太重集團萬柏林園區科技大樓,強調高效協同推進片區規劃建設,統籌做好工業遺址活化利用,全力打造城市更新的示范樣本。
并且要盡快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工作計劃,統籌考慮、合力攻堅,堅持高標準規劃設計,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市更新示范區。
從新聞中的效果圖大致可見,太重舊廠區項目的核心目標是打造太原西城活力新中心。其規劃展現出鮮明的現代城市設計特征:
以圖中的“紅色區域”為核心地帶(推測為核心功能承載區),外圍環繞分布著密集的小型方格地塊(潛在用于住宅、辦公、商業等混合功能)。整個區域 道路網絡縱橫交錯、組織有序 , 功能布局分區明確 (核心區-外圍分區-道路系統環繞),整體構成一個 結構清晰、具有良好肌理感的典型城市更新單元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 銜接了周邊區域,保留了部分原有路網或街區紋理 ,體現了歷史記憶的尊重與城市文脈的延續。
項目呈現 高度的現代化風貌 ,大量 高密度建筑群 構成了其視覺主體。建筑 高度變化顯著 ,包含高層與中低層建筑,形成 富有節奏感的天際線 ,直觀傳遞出 強烈的城市形象更新意圖 。
規劃圖中 顯著的綠色覆蓋(綠化或廣場空間) 并非點綴,而是規劃的關鍵要素。這充分說明 生態平衡與公共休閑體驗被置于重要地位 ,旨在 與高強度開發形成互補 ,提升環境品質與宜居性。
總結來說,該規劃致力于通過對工業用地的系統性改造,構建一個以高效、活力為核心,融合現代化都市風貌、豐富綠色空間和有序空間肌理的新型城市中心區,不僅重塑區域形象,更著眼于提升城市能級與居民生活品質。打造高標準規劃、全功能覆蓋、多角色協同的太原河西大型城市綜合體。
除此之外,領導還實地察看園區內的太重一金工廠房和太重集團渣場地塊,是太原市歷史建筑,提到立足廠區原有空間肌理推進有機更新,挖掘釋放歷史建筑文化價值,最大化保留城市工業年輪和建筑記憶,讓老廠房、老建筑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面貌,樹立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發展融合樣板。
結合早前規劃來看,太重所處傳統老河西,北接興華、東臨漪汾、南連下元,位置優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整個太重周邊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生活區,人口眾多,各項配套也十分成熟,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而具體如何開發?有何借鑒榜樣?
2022年7月,萬柏林區委書記孫泉一行來集團調研時,韓珍堂曾表示,太重扎根萬柏林區七十余年,是幾代太重人成長生活的地方,也是太原市重要的工業地標,做好本園區舊址規劃意義重大。希望萬柏林區委給予服務和指導的同時,規劃好舊址的開發利用,共同打造“工業科技+商業融合+配套住宅”發展的綜合體,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強勢起步。
2023年9月萬柏林區委書記孫泉赴合肥考察學習后指出,太重“退城入園”騰退土地1900畝土地可借鑒合肥中安創谷科技園模式,打造軟件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雙碳產業園等產城融合示范園區。
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引入先進制造、科創、綠色能源、金融等高質量、高附加值產業,為原址注入動力。核心策略是 “產城融合”,不止建產業基地,更要依托產業聚集人口、發展經濟,完善商業、教育等配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其重點是營造良好城市生活環境,通過規劃建設,打造集產業、商業、文化、休閑、教育于一體,擁有高品質居住區、綠色公共空間和便捷交通的宜居宜業新城。
來源:住在太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