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25 日上午,余華英拐賣兒童案作出重審一審宣判,余華英被判處死刑。
對于那些被余華英拐賣的兒童家庭來說,此次宣判是一種正義的實現和精神上的慰藉。
17 名兒童被拐,導致 12 個家庭骨肉分離,親情斷裂。有的父母為尋找孩子多年顛沛流離,抑郁而終。
此次判決,讓受害家庭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也讓他們在漫長的痛苦中得到了一絲安慰。
同時,也對拐賣兒童犯罪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
此外,此次宣判也為打擊拐賣兒童犯罪提供了一個范例。
從一審到重審,法院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了審判的公平性和正義性。為今后打擊拐賣兒童犯罪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重審時,余華英當庭認罪,但表示希望法院從輕處理。
一審宣判后,余華英當庭表示上訴。
據報道,多位被害人家屬對刑事判決表示滿意,但余華英的上訴行為再次傷害了他們感情。
此次宣判的結果,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表示:她遭了這么多孽,早該送走了。
還有網友表示:這么多家庭因她支離破碎,痛苦不堪,17個孩子從小失去父母之愛,她有什么理由拐賣了17個孩子還上訴?
媒體也用“余華英被判死刑是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為題,發表了評論。
余華英上訴的舉動,只是在拖延時間多茍活幾日罷了,在充分的證據面前,余華英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案件回顧
事實上,余華英拐賣兒童發回重審案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2023 年 9 月 18 日,余華英就因犯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死刑。
一審宣判后,余華英提出上訴。
2024 年 1 月,該案二審裁定,余華英還有其他拐賣兒童的犯罪事實沒有進行調查,為了搞清余華英的所有惡行,還其他受害者家屬一個公道,所以發回重審。
重審期間,又發現余華英還涉嫌在貴州安順拐賣 4 名兒童,以及她與丈夫王加文在大理、麗江分別拐賣的兩名兒童。
至此,被余華英拐賣的兒童,增至17名,分別來自 12 個家庭。
其中大眾較為熟知的是貴州都勻的華蘭、華白姐弟倆,他們的母親羅興珍在兒女被拐走的地方支起修鞋攤,一守就是 27 年。
此外,被拐女子楊妞花的努力與堅持也為人所稱贊。
1995 年,5 歲的楊妞花被余華英拐賣至河北邯鄲,2021 年通過網絡成功尋親。找到家后,楊妞花成為尋親志愿者,并積極為警方提供線索,最終余華英落網。
2023 年 9 月,余華英拐賣案一審開庭時,楊妞花曾要求法院對余華英判處死刑。一審判決余華英死刑后,楊妞花跪倒在父母墳前痛哭。
罪惡行徑
余華英的犯罪行為令人發指,從最初一審認定的拐賣 11 名兒童,到發回重審后,被控拐賣兒童人數增至 17 名。
這 17 名兒童來自 12 個家庭,其中有 5 個家庭均被余華英一次拐走 2 個孩子,有的孩子被拐走后還遭中途遺棄。
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破碎和無盡的痛苦。余華英的罪行嚴重影響了這些家庭的生活,讓他們陷入了漫長的尋親之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余華英的犯罪手段也非常殘忍。
她利用鄰居身份騙取信任,1995 年初冬,5 歲的楊妞花和姐姐跟隨父母來到貴陽,余華英搬到隔壁后,以女兒年紀與妞花相仿為由時常串門,毫無防備的姐妹倆就這樣被余華英盯上。
她以 “買織毛衣的簽子” 為誘餌,將楊妞花拐走,從此 “楊妞花” 成了 “李素燕”,被拐賣到千里之外的河北。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余華英販賣的第一個孩子竟然是她的親生兒子。
1963 年出生于云南的余華英,20 多歲外出打工時結識龔顯良,兩人同居期間生下一個男孩。他們通過中間人把親生骨肉換成了5000元。
從 1993 年到 2003 年,余華英分別和龔顯良等人多次前往貴州、云南、重慶等地拐帶兒童,給無數家庭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痛。
如今,余華英丈夫王加文涉嫌脫逃、拐賣兒童一案仍在等待宣判。
王加文曾于1990年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服刑兩年后脫逃。
2002年和2003年,他和余華英聯手拐賣兩名兒童。
2023年9月,王加文在逃31年后被抓獲歸案。
庭審時,被告人王加文當庭表示認罪認罰,法院將擇期宣判。
余華英拐賣兒童案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社會各界應提高警惕,織就一張兒童防拐安全網。
預防拐騙注意事項
除了常規的“防拐守則”外,告知孩子尋找合適的求助對象也很重要。
比如校園內或校園附近可以向老師求助;戶外向警察或保安求助;商場、游樂場向工作人員求助等。
家長還需要教孩子 “靈活應對”。
如 7 月 30 日,浙江衢州一走失女童曾用 ATM 機成功自救。如今,大部分銀行的自助網點內設有緊急求助按鈕,通過此按鈕,可以迅速聯系上銀行工作人員。
如果孩子走丟,家長可以用“十人四追法”尋找孩子,同時第一時間報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