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顧 箏
除了拍老城廂的市井風貌,曹建國還走入了一戶戶老城廂人家的居室內,拍下居民搬遷前與他們“舊家”的合影。 這個“家”,很多人生活了大半輩子,人生的起起落落被這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見證。能住在這里,也曾欣喜過,但后來恨不得早點搬離。搬家的那一刻是匆匆忙忙的,要不是曹建國拍下的這些照片,或許他們會忘了“舊家”的樣子,所以在展覽上看到照片時,有阿姨說:“曹老師,謝謝儂哦。格能留下了永恒的記憶。”有爺叔說:“儂拍的照片把我們留在記憶里,這個上海還在?!?雖然都表達了不想再住在那里的意愿,但他們的感謝應該和程乃珊曾在書中表達的意思一樣:“我們向往未來,但也不能失卻記憶?!?/blockquote>
會稽路45弄28號
邱再連、趙艷(夫妻)
拍攝于2017年11月29日
1992年,分到會稽路房子(離照片中的這間不遠)的時候,趙艷覺得自己夢想成真了?!爸耙惶?,家里祭祖,我還在心里默念:外婆,保佑我工作能早點調上來,能早點分到房子,沒成想,不久之后全都實現了?!?/p>
趙艷是遼寧人,70年代到黑龍江引龍河農場務農時,和在那插隊的上海小伙邱再連相識、相戀、結婚。邱再連1979年回到上海工作,而趙艷直到1992年才遷入上海,一開始只能在婆婆家尋一塊住的地方,沒想到很順利地被分配了工作和住房。
“據說這是單位最后分給我們的老城廂的房子,當時老吃香的,門一開就是豆腐漿店油條店煙紙店。” 邱再連記得,自己騎著黃魚車去十六鋪碼頭把從東北寄來的被褥等行李帶回來,那一天雨下得很大,但內心高高興興。
“我們樓上樓下住8戶人家,老房子人氣足。以同齡人的眼光來看,知青回來,能有一個窩,已經很好了,我們也很滿足?!?/p>
但是,沒有在當時上海的居住環(huán)境中生活過的人不理解。趙艷的娘家人來上海,請他們在綠波廊吃飯,這是上海的一面。等到邀請他們到家里坐坐的時候,那就是上海的另一面了。趙艷的外甥曾形容道:“小姨家怎么像雞棚一樣,這么小的房子,怎么住???”
即使是生活在上海,不同時代不同區(qū)域的人也不理解,邱再連的90后同事住在楊浦區(qū),“有一次聽我介紹了居住條件后,他說,不可能,上海還有這樣的房子?他從來沒來老城廂看過?!?/p>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當時看來是求之不得的房子,也漸漸如貼在墻上發(fā)霉脫落的墻紙一般,被厭棄。特別是當小孫女有一天放學回家,指著墻紙說:“阿娘,我們家怎么這么破”的時候,趙艷和邱再連的心里動起了要搬離老房子的念頭。
在動遷之前,他們就把房子買到了虹口?!艾F在衛(wèi)生間、廚房都是自家的,我想什么時候用都可以,一點都不會影響別人?!崩戏孔泳o密的人際關系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不自由?!袄戏孔硬桓粢簦瑯巧仙蟼€廁所,我們下面聽得一清二楚,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p>
只是沒想到的是,當時哭著說“房子怎么這么破”的孫女,現在放假了卻要往老房子那里跑。趙艷說:“暑假天很熱,我問她去哪里,她說到老房子那里看看。她說那邊鬧猛呀?!?/p>
邱再連理解孫女對老房子的不舍,“鄰居關系都老好的,即使吵架,一協(xié)調也好了,因為有的都是相處了幾代的關系了。新房子私密性強,但鄰里關系,少了在老城廂的雜談閑敘,大家門一關,誰也不認識誰。不過不舍沒用場的,不可能再待下去了?!?/p>
俞家弄182號2樓
楊憲昌、顧麗珠(夫妻)
拍攝于2018年3月19日。
照片里的房間,15.3平方米,顧麗珠和丈夫在此度過了青年時代和中年時光,兒子出生后,邊上放個小床夜里搭起來白天拆掉。她也曾怨過,心想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有出頭?。
怨是怨,日子還是要好好過,她用心在家裝飾——把自己畫的瓷畫放在床頭架上和孫子的寫字臺上,把孫子的照片和畫制作成掛歷。家里雖小,但非常整潔,“就連我孫子都知道,東西玩好都要收好。我告訴他,阿娘家就這點地方,亂攤就不像樣子了?!币恍┘t木家什沒地方放,都被她像套娃一樣一件件包好,放在床下。
后來終于看到貼出布告,說老城廂要拆遷了。“我想,總算給我待工房了?!痹诂F在的房子里,她的畫、紅木家具都有了展示的空間。
或許是盼搬新家盼了很多年,她沒有太多懷舊?!胺吹故菍O子懷舊,他說,阿娘,阿拉到老房子去看看。我和他講,貝貝啊,已經沒啥看頭了,俞家弄兩頭都用水泥砌起來了,進不去?!?/p>
孫子所懷念的,應該是老城廂石庫門72家房客的人際關系?!鞍⒗孔樱瑬|窗口開出來下面是天井,西窗口開出來是對過人家,人家看到就會問:貝貝,儂在做啥?”
而這也是顧麗珠曾經熟悉的關系,“早上床單晾出去,晚上回去再晚都沒關系,第二天一早鄰居就叫了:‘小顧,床單在我這里,昨日幫儂收好了’。”
“拆的時候會舍不得這種鄰里關系,但拆還是要拆的?!?/p>
光啟南路286弄1號1樓
張蓓芬
拍攝于2018年3月20日
一開始聽到要拍照的時候,張蓓芬還想著要把家里整理一下,曹建國說不用整理,原來什么樣就什么樣。張蓓芬自謙說房間弄得一塌糊涂,但是在外人看來,8點多平方米的房間安排得井井有條,連綠植也找到了地方自由生長。
這里是張蓓芬家生活了近80年的地方,“我媽媽懷著三姐的時候搬來這里,是外婆拿金條頂下了這里的兩間前房間和亭子間。現在我三姐都已經78歲了?!?/p>
張蓓芬也出生在這間房子里,1974年到江西插隊落戶,1979年知青大返城時回到上海,依然住在這里,直到孩子長大,第三代出生。
“搬走的時候很舍不得的?!狈孔觿舆w后,張蓓芬搬到了松江居住,“房子想買得便宜點,還要方便點,所以就買在老城區(qū),方塔公園附近,買小菜,看毛病都很方便?!?/p>
曹建國拍下的更多老城廂人家
壽寧路15弄5號2樓
陸玉龍、鄭秀麗(夫妻)
拍攝于2017年11月27日
老道前街45號
季友琴、季其五(父子)
拍攝于2018年5月7日。
靜修路50弄9號3樓
陳其雙、裘建中(夫妻)
拍攝于2018年5月25日。
夢花街78弄3號底樓
項發(fā)龍、李象波(夫妻)
拍攝于2018年5月23日
蓬萊路柏枝弄17弄6號2樓
計順嘉、張玉仙(夫妻)
拍攝于2017年12月4日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顧 箏/
編稿子:小泥巴/
拍照片:曹建國/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