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商業世界更是充滿變數。
在2015年,“華商教父”林文鏡家族憑借245億元的財富榮登“胡潤福建華人首富”寶座,風光無限。然而幾年之后,這個顯赫一時的家族卻陷入了債務危機。
近日,融僑 集團頻頻出現債務逾期。先是9月18日發布公告宣布未能如期償還東方資產本金共計22.5億元的債務,并計劃協商展期。 緊接著 9 月 25 日又公告稱,連江兆昌投資有限公司提起訴訟,要求返還借款本金 1.25 億元。
10月11日,融僑集團再次發布公告,披露其子公司合肥融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出現債務逾期情況。合肥融欣未能如期償還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蜀山區支行的債務,涉及借款金額為5.50億元,剩余未清償本金余額為1.53億元。
10月21日,融僑集團公告稱,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未能如期償還的金融機構貸款本金余額約16.2億元,商業承兌匯票逾期金額約2063.6萬元。
一個月內多次發布違約公告,公司相關主體被限制高消費,這家曾經懷揣“三年千億”戰略目標的中國民企100強,如今連續“暴雷”,終究是撐不住了。
一個月突發多次“暴雷”
9月18日,融僑集團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武漢融僑置業未能如期償還東方資產兩筆涉及本金共計22.5億元的債務。對此,融僑集團表示是因其項目開發及銷售進度不及預期導致。
根據公告,東方資產于2021年與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資產轉讓協議》受讓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對武漢融僑置業的10.5億元債權本金及相關權益。截至公告日,武漢融僑置業未能按時如約償還不低于2億元本金的階段性還款。
2022年,東方資產再次受讓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對武漢融僑置業的12億元債權本金及相關權益。截至公告日,武漢融僑置業未能按時如約償還不低于7億元本金的階段性還款。
融僑集團在公告中分析道,兩筆共計22.5億元的債務違約預計會產生多種影響。 首先,東方資產可能會依據協議宣布債權到期并追究違約責任。 其次,債務逾期事項可能會對融僑集團后續生產經營和償債能力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融僑集團及其董事長兼總裁林宏修現已被限制高消費,融僑集團正與東方資產就該債務展期事宜進行溝通,尚未得出結果。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僅僅過了兩天, 融僑集團在9月20日再次發布違約公告,連江兆昌投資有限公司以原告身份對融僑集團提起訴訟,要求其返還借款本金約1.25億元并支付相應利息。
同時,原告還要求融僑集團支付違約金、承擔律師費約11.57萬元、承擔訴訟費用,并主張優先受償權。 目前 , 該案件一審尚未開庭 , 融僑集團表示將積極應訴,爭取協商解決。
10月11日,融僑集團再次發布公告,披露其子公司合肥融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出現債務逾期情況。合肥融欣未能如期償還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蜀山區支行的債務,涉及借款金額為5.50億元,剩余未清償本金余額為1.53億元。
逾期原因主要為項目銷售進度未達預期。合肥融欣與融僑集團等相關方正在與農行蜀山支行就債務展期事宜進行積極溝通,融僑集團表示,公司將根據事項進展積極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10月21日,融僑集團發布《關于公司債務逾期、累計訴訟仲裁及經營情況的公告》,披露公司目前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存在未完結的訴訟,以及仲裁相關事項。
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融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未能如期償還的金融機構貸款本金余額約16.2億元,商業承兌匯票逾期金額約2063.6萬元。
此外,融僑集團已做臨時性公告披露或定期報告中已披露尚未完結的訴訟、仲裁案件金額合計約12.64億元;而除已披露過的訴訟、仲裁案件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尚未完結的訴訟、仲裁案件金額合計約5.08億元。
融僑集團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正在通過努力談判、積極應訴等方式努力推動各項糾紛的解決;同時,受送達流程等影響,公司存在未收到或者延遲收到相應法律文書的情況。
“三年千億”目標折戟
1989年,著名華人企業家林文鏡在福州創辦融僑集團。“一座福州城,半部融僑史”,這句話是融僑集團在福州城市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體現。
林文鏡是祖籍位于福建福清的知名僑商,他出生于1928年,8歲下南洋,上世紀60年代在印尼創辦實業集團,并成立著名的林氏財團,創辦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廠和水泥廠,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
1987年,林文鏡帶領東南亞工商考察團回到福清,在家鄉興建工業區、引進外商投資、建設新城、開辟江陰港。1989年,林文鏡以2億美元為啟動資金創辦融僑集團。
融僑集團名氣的打響與福建和重慶脫不了關系。20多年前,福州閩江兩岸還是一片荒灘雜草,福州的核心居住區間還局限于傳統的舊城中心區。融僑集團以拓荒者的姿態率先進入這一新區,并操盤成功。
21世紀初,融僑集團邁出全國化的第一步,目標重慶。2001年4月,融僑集團成立融僑長江(重慶)房地產有限公司,以整體置換方式拿下銅元局約3000畝的土地;同年11月,重慶首個最大的單宗房地產開發項目——融僑半島在重慶房展會亮相,并大獲成功。
2015年,在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單上,已經87歲的林文鏡仍是福建華人首富,擁有財富245億元,遠超泰禾黃其森、正榮歐宗榮等其他閩系地產富豪。
不過,由于穩健經營,在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的2010年-2014年,融僑集團錯過了擴張的最佳時機。
2018年,90歲的林文鏡逝世。也是在這一年前后,融僑集團提出“三年千億”的戰略目標,力爭在2020年前躋身千億俱樂部。
當年,融僑集團完成權益銷售額 792.2 億。 為了尋求規模,融僑集團選擇“合作開發”: 先后與陽光城、旭輝、金地等房企聯合拿地,合作開發、聯合操盤、互相持股。
然而,從2018年開始,房地產市場經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低谷,融僑集團現金流迅速惡化。2020年,融僑集團僅實現859億元的銷售額,“三年千億” 的口號終歸未能如愿。
2021年之后,房地產市場最嚴調控效果開始顯現,房企融資渠道遇阻,融僑集團真正的危機也隨之而來。
林氏家族的難題
如今的融僑集團,由林文鏡長子林宏修繼承。另外,長孫林開啟擔任融僑集團董事,并分管地產主業,擔任地產集團總裁。另一位三代林開杰則負責融僑多元化發展,出任產業集團總裁。
過去十年,在林宏修的帶領下,融僑集團拉高杠桿、跑馬圈地。隨著融僑集團頻繁暴雷,激進加杠桿拿地的負面效果也逐漸顯現。
2022年,融僑集團凈虧損93億元,相較于2021年的凈利潤下降7738%。2022年年底,融僑披露其多筆信托違約。
作為閩系規模房地產開發商中少數沒有上市的一家,融僑集團融資渠道受到限制。而在房地產行業較大的融資壓力之下,于資本市場借債擴張就成了融僑集團的主要融資手段。
據融僑集團2024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 融僑集團合并總資產為416.39億元,總負債為354.9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25%。
單從資產結構來看,融僑集團流動資產共計271.38億元,其中貨幣資金僅剩6.14億元,而存貨卻高達188.90億元,占比約70%。
除資產負債結構面臨較大風險以外,營業收入減少也使融僑集團償債風險加劇。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僑集團營業總收入為8.31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25.08億元,降幅75.11%,造成凈虧損7.8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融僑集團繼2021年以來連續第四年造成虧損。根據融僑集團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財務報表,集團凈虧損分別為1.19億元、93.42億元和48.44億元。
根據融僑集團最新公告披露,因存在訴訟、仲裁事項,導致融僑集團及其董事長林宏修被限制高消費。融僑集團稱,正在與相關機構溝通,爭取解決上述問題。
在這場危機中,林氏家族的接班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林文鏡將家族事業交給二代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并未能完全擺脫傳統商業模式的束縛。
未來,當三代掌門人林開啟和林開杰接過家族事業的接力棒時,他們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和更加激烈的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