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26 日上午,全球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會長、董事局主席陳順初受邀出席了由中國先秦史學會和陜西西安市藍田縣華胥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華胥文化論壇。此次高規格的論壇在北京盛大召開,吸引了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六十多位專家學者參與。
全球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于 2006 年 10 月 19 日在香港特區政府公司注冊處獲批成立,作為享有政府豁免稅收的慈善機構和信托團體,一直致力于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屆論壇以華胥文化為核心,深入挖掘其內涵特質,系統梳理其形成演變過程,全面闡釋其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開幕式上,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宮長為介紹,陜西藍田自本世紀初便積極主辦華胥文化學術研討會,成果顯著。本次論壇對于深化華胥文化研究、弘揚華胥文化精神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左一李奇 中陳順初 右一 穆廣態
陜西藍田華胥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奇回顧了近 30 年來陜西藍田在華胥文化研究和保護傳承方面的工作及成果。他指出,華胥文化研究雖面臨文獻資料不足、“多地一說”等局限,且在考古工作、跨學科研究、文化認同與傳承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但隨著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華胥文化的持續建構,其價值意義越發凸顯,契合時代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秘書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晉保平強調,華胥文化研究是時代發展、理論研究和國家社會的需要,是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的重要課題,中國先秦史學會應持續深入跟蹤研究。
左一 柴旺 左二穆廣態 左三朱智生 右二陳順初 右一楊兆年
在主旨演講和研討交流環節,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進一步深化對華胥文化的研究,構建完善的華胥文化研究體系,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傳統、中國文脈的“中華母親節”。
閉幕式上,宮長為表示,本次會議實現了“四個開新”,即方法創新,突出文化本源論和知識建構論;理論出新,強調區域文化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認知更新,強調華胥、伏羲、女媧三位一體等;思緒維新,注重華胥文化家國同構的意義。
經過廣泛、深入、熱烈的討論,與會專家達成共識:華胥文化距今約一萬年歷史;陜西藍田素有“三皇故里”之稱,該地的華胥陵是國內唯一的華胥氏陵寢;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連續不斷的中華文明;和合、生生、自立、開拓集中體現了華胥文化的基本精神內涵。
與會專家呼吁,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華胥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加大研究宣傳力度,設立華胥氏紀念日為中華母親節,組建華胥陵基金,成立全國性華胥文化研究會,加強各地華胥文化非遺保護力度以及華胥陵保護力度等。陜西藍田華胥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楊兆年建議,黃河流域中下游和長江流域各地應加強聯系,形成合力,進一步深化華胥文化研究,弘揚華胥文化精神,并將本次論壇的交流研討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推動華胥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設邁向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