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是,朝鮮人其實也是過春節的,并且歷史頗為悠久。
早在隋朝時期,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國使臣就把春節這種習俗,從中國帶回了朝鮮半島。
從此以后,朝鮮人逐漸開始了過春節的歷程。
但由于當時的朝鮮半島上同時存在著幾個國家,局勢并不穩定,老百姓過春節的比例并不大。
一直到明朝成立后,以強大的國力威震八方。朝鮮人在心悅臣服的同時,也徹底認同了春節這種古老的習俗。
自此,整個朝鮮半島都開始過上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而且在朝鮮,人們不光過春節,還過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三種節日被并稱為朝鮮三大民俗節日。其中,中秋節又被稱為秋夕。
我們在朝鮮旅游的時候,和導游金順姬女士相處地很好。她在引導我們游玩的同時,也和我們講述了有關朝鮮老百姓的人生百態。
其中,有關朝鮮農民們過年分豬肉的事情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在現如今的朝鮮,依然繼續保持著大集體的生產模式。人們被劃分到一個個的村子里,村子下面再細分為小組。
在正常情況下,男女都需要干活,且同工同酬,他們把這叫做上工。干一天活記為一工分,年底時統一結算,根據工分的多少分派糧食和物資,另有少量現金。
由于缺少化肥和機械,朝鮮農業生產水平并不高,基本上全靠人力耕種,施肥也是依靠的農家肥居多,因而畝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
每當過年的時候,朝鮮人就迎來了一年當中最期待的時候,因為可以分配物資了,這是自己辛苦工作一年來的應有所得。
首先就是分糧食,不同于朝鮮城里人需要糧票來購買糧食,朝鮮的農民是直接發糧食的。
其中,男女的糧食份額不一樣,大人小孩的糧食分配額度也不一樣。總得而言,每人每天在500克到700克之間。
這些糧食中,也是分為粗糧和細糧的。粗糧就是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淀粉含量高還抗餓的食品,細糧則專指大米和白面粉。
有些條件好的村子,是8成細糧,2成粗糧。中等條件的村子則是粗糧和細糧各一半。還有條件差點的村子,則是7成粗糧,三成細糧。
雖說粗糧也能吃得飽,但畢竟口感粗糙了點,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吃細糧。
而有些人家為了能讓糧食變多一些,就會用細糧來換粗糧吃,一斤細糧能換一斤半的粗糧呢!
朝鮮農民們過年時,干部們除了會給大家發放一整年的糧食外,還會把村里的年豬殺了,給大家過個肥年。
在朝鮮的每個村子里,都會有一個公共的豬圈,里面喂養著兩三頭豬,專門留著過年吃的。
平日里會有專門的人負責給豬打豬草,有時候還能吃到一些土豆、玉米之類的加餐。
經過一整年的喂養后,幾頭豬都已經養肥了,便由殺豬匠將豬平均分成重量相等的小份,再寫上數字,由朝鮮農民們抽簽領取。
通常而言,抽到肥肉多的人最開心,抽到排骨多的人則是最沮喪的。
主要是因為在朝鮮農民們看來,肥豬肉是塊寶,不但吃起來很爽口解饞,還可以煉制豬油,平時炒菜也能用的上!
而排骨既不能煉制豬油,肉又少,不怎么劃算。
所以在朝鮮農民們的心里,過年能分到幾斤肥豬肉要比幾斤排骨好得多!
如今,在金正恩同志的治理下,朝鮮農民的生活已經是越來越好了,希望他們的明天會更加地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