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問題,明代駙馬能不能納妾?意思就是駙馬算是入贅皇家,要反過來遵守三從四德。這個問題其實不成為一個問題,因為明代駙馬之子,有很多都是庶出。如果不能納妾,這些兒子從何而來?
但是,這里要強調一個但是,駙馬可以納妾,前提是公主同意。明代最頭鐵的駙馬,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女婿薛桓,他不但和侍婢私通,還敢和妻子常德公主對罵。
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劇照
然而這里還有一個前提,當時常德公主的親兄長,明英宗朱祁鎮正以“太上皇帝”的身份被軟禁在南宮。薛駙馬和當朝天子景泰帝朱祁鈺關系好,這才敢對太上皇的妹妹甩臉子。等到英宗南宮復辟之后,薛桓被“考訊于外庭”,差點因此被斬。
二十多年過去后,明知道有薛桓這樣的前車之鑒,還是有大明駙馬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府中的婢女卿卿我我,結果甚至驚動了大太監汪直。這位駙馬,就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廣德公主駙馬樊凱。
祖墳冒青煙
廣德公主朱延祥,生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十月初十日,明英宗朱祁鎮第五女,生母靖莊安穆宸妃萬氏。
公主的出生地,是在南宮,可見她老爹當年太上皇的日子,其實還蠻愜意的。其母萬氏,算是英宗的寵妃之一,生育了四子二女:德王朱見潾、皇第三子朱見湜(早夭)、吉王朱見浚、忻王朱見治,淳安公主、廣德公主。
憲宗朱見深劇照
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十月二十二日,朱延祥被冊封為廣德公主,并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嫁河南安陽縣平民樊旺之子樊凱。這樁婚事,其實有些玄機在里面。我們再來看一看廣德公主親姐姐淳安公主的駙馬蔡震,也不過是錦衣衛軍士蔡誠的兒子。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問,是不是到了明憲宗成化朝,駙馬的出身就已經無所謂了嗎?其實并非如此,憲宗的親姐姐重慶公主,其駙馬是山西布政司右參議(正四品)周颙之子之子周景。惠妃王氏所生的嘉善公主,其駙馬是靖遠伯王驥之孫王增。安妃楊氏所生的崇德公主,其駙馬是興濟伯楊善之孫楊偉。
說來說去,還是和皇位有關。憲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其實并不太得父皇的喜愛。到了英宗朝末年,皇帝甚至動過易儲的念頭,新太子的第一人選就是德王朱見潾。所以淳安公主、廣德公主的駙馬,都用了毫無背景的普通人家之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 平步青云的老樊家
根據樊凱墓志銘的記載,老樊家世代居住在河南安陽大韓村,雖然作者為其涂脂抹粉,稱“宋元以來,代有顯者”,但究竟有何顯赫,卻又說不出來。
安陽古城
樊凱的祖父樊思義、父親樊旺,在他做了駙馬以后,才獲贈為承事郎、南城兵馬副指揮。母親賈氏,也不過封為孺人(七品官正妻的封號),可見老樊家的出身真的很低。
公家自祖及父,皆以耕讀為業,積德累仁,百十馀年,大發于公。—《明故駙馬都尉樊公墓志銘》
從墓志銘來看,樊凱這個人“資性穎異”而又“清修玉立”,也就是又帥又聰明,難怪能入憲宗的法眼,史稱“憲皇異目之”。
- 被迫去讀書的樊駙馬
成五十五年(公元1479年)五月,樊凱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坎。這位駙馬因為“私淫使婢”,外加“縱暴致傷人命”,被憲宗跟前的紅人:大太監汪直給舉報了。
汪直劇照
汪直,明軍平定廣西大藤峽之時的戰俘,被閹割后送入昭德宮,侍候憲宗寵妃萬氏。憑借著這段經歷,汪直一路平步青云,從御馬監太監,再到西廠提督,可謂是憲宗對付文官的一把利刃。
簡而言之,連駙馬偷吃,汪直都一清二楚,可見朝野上下事無巨細,都瞞不過皇帝的眼睛。駙馬私通婢女,自薛桓以來一向就是禁忌,外加上還有人命官司,故而樊凱被打入錦衣衛大牢頗吃了一番苦頭。不過也就如此了,憲宗將樊凱送去國子監讀書,不會真把妹夫怎么樣。
上以凱不守法度,恣意非為。姑宥其罪,令戴平巾,送國子監讀書習禮。仍革去祿米五百石。—《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九十》
國子監
禁軍大統領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八月二十一日,廣德長公主去世,終年三十一歲,葬于西山香山鄉翠微山之原。公主去世后,正當壯年的樊凱精力無從發泄,憲宗于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命其領錦衣衛將軍宿衛。
錦衣衛將軍是宿衛皇城的核心力量,每天侍奉在皇帝左右,其主事官必須要絕對忠心。但是樊駙馬既非勛臣之后,又非行伍出身,很快就出了紕漏。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正月十二日早朝之時,本來負責維持禮儀的錦衣衛將軍卻自己“入伍失序”,紀律全無。樊凱雖然遷怒于管隊百戶袁祥等三人,但也不得不向皇帝請罪。
有旨樊凱平昔鈐束不嚴,致使失儀。本當究治,姑宥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八十六》
錦衣衛將軍畫像
憲宗駕崩,孝宗朱祐樘繼位后,樊凱繼續統管錦衣衛將軍,但他再次犯下錯誤,被皇帝進行了“詰責”。
當時錦衣衛將軍副千戶缺員,樊凱沒有多考慮,直接保舉百戶袁玘等人遞補。但是樊駙馬有一點沒搞明白,他管的是宿衛將軍,并非掌管錦衣衛。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直接翻臉,將袁玘等人彈劾下獄。兵部則趁機插手,表示今后還是應該由樊凱來提名,本部來審定。
兵部覆奏謂宿衛雖凱職掌,然將軍千百戶皆錦衣衛官屬。今后仍從凱具缺奏,下本部如例會選為當。從之。—《明孝宗實錄卷六十三》
紫禁城
到了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此時樊凱已經執掌宿衛近二十年,算得上是業務嫻熟,德高望重,早已不是當年的愣頭青可比。當年春節過后,樊駙馬對錦衣衛將軍主持了一次優勝劣汰,最終保留了年力精壯者1362人,淘汰了年老有疾的總旗、小旗等低級軍官71人。
從史書記載來看,樊凱帶兵極為護犢子。比如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的時候,兵部奉新天子武宗朱厚照之命“汰冗官”,將包括千戶薛福敬在內的四十八人全部“查扣品秩”。這些人頭很鐵,用故意曠工的方式來抗議,樊凱則直接向新天子上奏,請求恢復他們的官職。武宗因此呵責兵部,相關主事人員全部“奪俸兩月”。甚至兵部反過來彈劾薛福敬等人“要君欺慢”,也被樊凱給保了下來。
到了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由于大太監劉瑾擅權,樊凱因瑣事被彈劾,于是“稱疾解任家居”,而且“非朝賀不出門戶”。
武宗朱厚照劇照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五月初六日,駙馬都尉樊凱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與廣德公主合葬。據其《墓志銘》所載,樊凱此前代祀天壽山之時,因為深夜趕路,以至于感染風寒,最終不治。
訃聞,輟朝一日,賜祭葬及齋糧麻布如例。凱雖貴,頗能以禮自守,粗曉詞翰。—《明武宗實錄卷一百》
- 駙馬家事
孝宗即位后,在京師的黃華坊賜了姑父一所宅子。黃華坊位于東城,到清朝變成了勾闌胡同,現在則稱東堂子胡同,里面有伍連德故居、蔡元培故居,以及原清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當年公主薨逝之時,按照慣例,其受封時的金冊要“袝殮”。憲宗特意傳旨“謄黃易之”,將金冊留存于駙馬家作為傳家之寶。樊凱共有五子一女,其中除側室生一子樊瓚外,其余五人均為公主所出。
明代金冊
長子樊琦,先在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授錦衣衛百戶,兩年后升副千戶,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升正千戶,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得以世襲。
次子樊瑤,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封為錦衣衛百戶,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升副千戶,此后又升正千戶,并在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出任錦衣衛帶俸指揮僉事(正四品),官職超過了哥哥。
其余三子中樊琮封錦衣衛百戶,樊瑄早卒,樊瓚封冠帶舍人。
老樊家唯一的女兒樊氏,夫君更是顯赫,乃大明王朝開國元勛黔寧昭靖王沐英五世孫、第四代黔國公沐昆。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年底,樊氏將啟程前往云南完婚,正好此時樊凱奉旨持節出使位于湖廣澧州(今湖南澧縣)的華陽王府,順道送一送女兒。當時明孝宗朱祐樘、圣慈仁壽太皇太后周氏(英宗貴妃、憲宗生母)、皇太后王氏(憲宗繼后)、皇太子朱厚照都送了禮物,可謂是風光一時。
己未,復持節使華陽王府。時長女將歸黔國沐公于云南,因請便道送之,得給驛行,上及三宮皆賜金帛,為妝奩路費之助。—《明故駙馬都尉樊公墓志銘》
黔寧昭靖王沐英畫像
樊凱之母賈氏,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天去世。按說一個孺人之死,根本驚動不了皇帝,但是當樊凱為其母“乞祭葬”的時候,武宗朱厚照不但特旨允許,還允許他護喪歸安陽。
結語:從史書記載來看,樊凱應該是明代第一個純平民出身的駙馬,他年輕時以宋代名臣韓琦、岳飛為榜樣,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等到成為駙馬后,樊凱歷事三朝皆承寵眷,又喜歡詩書,著有《洹溪集》若干卷。
不過我們注意到,樊凱死后的史書記載,只說他“粗曉詞翰”,為什么呢?因為樊駙馬喜歡和文人爭論,即所謂“與儒生爭長”,難怪要被陰陽怪氣一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