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溟?淺析“泥封”
上海博物館藏(河間玉璽)
“封泥”也稱之為“泥封”,封泥是一種官印的印跡,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
上海博物館藏(永巷丞印)
中國古代簡牘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發時用繩子捆縛起來,在繩子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上黏土,再蓋上印章,作為檢驗,以防止私自拆封。封發送物品時也此法。
上海博物館藏(即墨太守)
這種鈐有印章的泥塊稱之為“泥封”。由于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主要流行于秦、漢。魏、晉后紙張、帛盛行起來,封泥就逐漸廢止了。后世篆刻家經常在封泥中得以借鑒用于篆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文/氿波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