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1951年4月的一天,天色剛剛泛起魚肚白,正是拂曉時刻。一個戰士領著兩個年輕一些的沖上了小高地,抹了一把臉上的汗,向山梁下看去。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下面有一百多個英國官兵,而且從帽子上的兩個徽章可以得知,這個部隊還是精銳部隊。
沒有過多思考,他卸下了肩上的負重,只拿著一桿沖鋒槍便開始一陣掃射。他果斷地安排兩個作戰經驗少的新兵戰士躲到大石頭后面,負責掩護他前進。他一鼓作氣沖上山去,沖到距離敵人只有幾十米遠地方的時候才停了下來,迅速投出一顆“飛雷”。
一聲爆炸轟鳴之后,濃濃的硝煙彌漫,一堆英軍已經倒在了地上,其他英軍也紛紛蹲下,亂作一團。手雷爆炸之后產生的濃濃硝煙掩護可謂是很好的掩護,他一邊奮勇沖擊,用沖鋒槍掃射,一邊對著混亂的英軍大喊道,“一營向左,二營向右,給我沖!”
這個英勇無比的戰士就是劉光子,一個創下了“一人俘虜六十三英軍”神話的“孤膽英雄”。
1949年10月1日,當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自信地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許多人并不相信,其中就有被日軍無比崇敬的美國占軍司令麥克阿瑟。
當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就鄭重發布了聲明,要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不得越過三八線。時任占軍司令的麥克阿瑟聽了之后,居然輕蔑嘲笑,甚至放言恐嚇,“如果中國參戰,那將會遭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屠殺”。
然而結果呢?我們的志愿軍戰士不僅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退到了三八線后,而且麥克阿瑟本人也為自己的狂妄和無知付出了代價——他被免了職。
對此,已故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曾在回憶錄寫下一段話,說他曾經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前在歐洲游歷,見證了許多次的西方海關人員對華人態度輕蔑,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持歧視態度。然而等到抗美援朝發生后,志愿軍多次取得勝利并且大敗敵人,西方人員的態度也隨之改變,對華人十分尊敬。
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到底是因為哪些原因呢?答案就是我們有英勇無畏的志愿軍將士。
【志愿軍痛擊敵軍,曾經神話潰不成軍】
劉光子出生在內蒙古,從小便過著被剝削壓迫的生活,內心充滿了對侵越者的憎恨,25歲時他志愿參軍入伍,加入了解放軍大家庭的隊伍。
1951年4月24日,抗美援朝爆發了十分重要的第五次戰役,我方志愿軍63軍第187師561團順利突破臨津江,之后在雪馬里地區遇到了一個特殊的對手。為什么要說他特殊呢?是因為這個對手真的不一般,甚至可以說是威震天下。這個對手就是曾經有過無數榮譽和輝煌的,英軍王牌部隊“格洛斯特營”。
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格洛斯特營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隊伍。他們歷史悠久,有著一代代傳下來的豐富作戰經驗;他們訓練嚴格。部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強健的體格,而且他們的后方是機械產業發展先進的英國,部隊裝備精良。
在一系列條件的支持下,他們早在19世紀遠征埃及的殖民戰役中,突破敵人重圍并且給予他們致命以及轉敗為勝。英皇獎勵他們可以在帽子上佩戴兩個陸軍徽章,因此他們又被稱為“陸軍雙徽營”。
可是不幸的是,這一次他們遇上了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次噩夢,迎面撞上了一面鐵墻——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志愿軍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他們給團團包圍,發動猛烈攻擊。
他們十分恐懼,不得不向總部致電請求派出部隊支援。當時擔任總司令的是一個剛剛上任十幾天的新司令,名叫李奇微。他立即向朝鮮派出精英部隊前去幫助格洛斯特營,,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才能打敗他們神話般的格洛斯特營。不久后,他決定親同時心里又十分好奇自前往朝鮮,想辦法研究并解救被困的英國士兵。
然而,結果卻讓李奇微十分震驚又惱怒。原來,這支救援部隊是由美軍第3師組成,他們是一支極其優秀的部隊,曾立下赫赫戰功。可是,面對強大的志愿軍戰士,他們終究還是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成功。
無數次的飛機空襲,坦克炮火轟炸。一波又一波的敵軍攻擊,志愿軍部隊的阻擊防線卻絲毫沒有被撼動。盡管陣地在狂轟濫炸下傷亡慘重,但志愿軍戰士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敵人突破防線。連日的戰斗拉扯下,救援部隊與格洛斯特營之間1千米的距離再也沒有變過,就是這短短的1千米,橫亙在雙方之間,讓他們無可奈何,只能干著急。
次日拂曉,圍殲雪馬里守敵“格洛斯特營”的第一聲炮火打響了。志愿軍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不顧敵人十多架飛機的炸彈投擲和無數炮火槍彈的轟擊,一隊向左一隊向右,左右夾擊,包圍了這支英軍的精英部隊,隨后展開最后的攻擊。
盡管如此,“格洛斯特營”拼死掙扎,仍不甘心就此束手就擒。然而一番激戰之后,他們再也支持不住,不得不趁著大霧倉皇向南逃竄。誰知他們立即就遭到了我方阻擊部隊的重重一擊,又不得不扭頭向來的方向逃竄。就這樣,這群曾經神氣驕傲的英軍神話,像一群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潰逃。
雪馬里地區地形十分復雜,地勢上北低南高,是一個天然屏障,可謂是易守難攻。再加上方圓有上百里之大,所以在一番考慮下,我方志愿軍部隊將戰士派出分散追擊。
【劉光子智斗英軍,生擒六十三人】
中午時分,劉光子帶領兩名新兵沖到一個小高地上——他們和大部隊在混亂中走散了,作為戰斗組長,他帶領著兩個新兵戰士。繼續搜尋敵人。
抹了一把臉上的汗,向下望去。忽然發現山梁下面有一百多個敵方士兵,看樣子還是被稱為“格洛斯特營”的精英部隊——帽子上有兩個徽章。可惜亂糟糟的,就像是一群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說時遲那時快,劉光子端起手中提著的沖鋒槍,對著敵人就是一陣猛掃。沒有過多思考,兩名缺乏作戰經驗的戰士受他命令,趴在了大石頭后面,負責射擊掩護。他一鼓作氣地沖上山去,沖到距離敵人幾十米遠地方的時候才停了下來。來不及猶豫,劉光子迅速投出一顆“飛雷”。而這所謂的“飛雷”,是一種自制的反坦克手雷,威力比之前更甚。
“一營向左,二營向右,給我沖!” 他本來的目的是想迷惑敵人,讓對方以為我方有很多人。可惜由于形勢緊張,劉光子居然忘了對面的敵人根本聽不懂中文。光子仿佛從天而降的,給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雖然他們聽不懂劉光子說的話,但是劉光子手中的沖鋒槍和手雷已然震懾住了他們。聽著山坡上兩個戰士不停的射擊聲,英軍徹底慌了神,暈頭轉向的。
劉光子提著沖鋒槍沖到英軍面前,想起之前學過的一點英語,大喊一聲“繳槍不殺”。這些英軍官兵全部舉手投降,無一例外,因為這時他們軍心已經渙散。
作為歐洲人,英軍一個個長得人高馬大的,抬眼一看,眼前黑壓壓一片,劉光子難免有些緊張。他向空中掃了一梭子子彈,“噠噠噠”一陣槍響過后,大喊道“立即站隊集合”。這個時候英軍才突然反應過來,劉光子只有一個人,怕他干什么?
有些英軍士兵便抓起槍準備偷襲,但是劉光子毫不畏懼迅速舉槍扣動扳機把人群中企圖反抗的幾個英軍士兵擊斃了,反應極快。接著劉光子將子彈壓滿,一手拿著沖鋒槍,一手拿著手雷,這群一百多號人的俘虜隊伍在劉光子押送下往山下走去。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才走了一小段路,就又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想要逃跑。他立馬扔出一顆手雷,并且威嚴地大喊,“別跑,誰跑我就打死誰!”手雷炸倒了一片英軍,地下血肉模糊的尸體給活著的英軍重重一擊。就這樣,在場所有的英軍都被他的氣勢給震住了,再不敢作亂。
不久,兩名新兵也從山上跑下來接應,跟劉光子一起押送。面對著不懼生死的志愿軍戰士,這幫不可一世的英軍也膽怯畏懼了,只好乖乖地全部做了俘虜,保住一條命。
1951年底,之前報上去的劉光子英雄事跡材料受到了組織表揚,志愿軍總部授予劉光子“孤膽英雄”的稱號,并記一等功。
【沒有銅頭鐵臂,卻為何置生死于度外?】
1953年,劉光子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蘇聯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當時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特意接見了劉光子,他興致勃勃地提出了一個問題,說“你是怎么做到一個人一次俘虜那么多英軍呢?你難道不害怕嗎?”這位傳奇式的英雄此時卻有些不好意思,他靦腆笑笑,說“英國鬼子怕死,但我不怕。”他說自己只想著豁出去了,跟敵人拼了。這句很實在的話,的確很有道理,然而細細品味之下,卻讓人有了別樣的滋味。
同樣是血肉之軀,同樣沒有三頭六臂,面對著豺狼虎豹般的敵人,他們如此英勇,無所畏懼,只是因為他們打的是侵略者,他們是在保家衛國。這種精神,可歌可泣,如何不讓人動容?
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與強敵的抗爭,是中國人民和軍隊意志與力量的迸發,是對屈辱歷史的洗刷。它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站起來那天起,就再也不會屈服于任何強權勢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