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把社交看得非常重要。
對朋友很依賴,喜歡黏著小伙伴,凡事把朋友放在第一位。
一旦不被歡迎就非常不安,為了自己的小圈子可以放棄底線。
這種孩子,被《親密關(guān)系》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定義為“友誼腦”。
根本特質(zhì),就是自我認(rèn)同感低,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外界的認(rèn)可上。
具體表現(xiàn),就是敏感、不自信,患得患失,容易精神內(nèi)耗。
那孩子們?yōu)槭裁磿@樣呢?還得從我們的教育說起。
首先,是一個錯誤觀念——你必須擁有朋友,必須外向。
但事實就像最近一期《十三邀》中,北大教授林小英說的:
“沒有哪種人格特質(zhì)高于另外一種的說法,人為什么必須活潑外向。我就不愛說話,喜歡獨處,有什么問題嗎?你說這是情商低,可為什么要情商高?”
也就是說,評價體系的單一,對孩子是一種誤導(dǎo)。
第二個,是焦慮感的傳導(dǎo)——多個朋友多條路,沒有朋友沒有路。
這種觀念,從一開始就否定了個人的能力,讓孩子因為焦慮不得不去結(jié)交朋友。
第三個,是高質(zhì)量陪伴的缺失——當(dāng)孩子從家里得不到關(guān)愛,就只能從外面尋找。
看到這,你或許會有點沮喪,但別忘了,孩子本身的可塑性是很高的。
只要及時糾正,健康的人際關(guān)系,說建立也很快。
關(guān)鍵在于,大人們怎么引導(dǎ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