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居民向指尖新聞舉報,懷疑該縣正在建設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青松嶺路段”部分標段存在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的情況。
據當地紀委監委消息,今年9月,原安澤縣委書記因嚴重違法違紀投案自首。多名當地人士向記者反饋稱其貪腐行為涉及交通方面,而青松嶺旅游公路正是其任上的工程之一。
△灰色青石下面全是紅色的風化石(當事人供圖)
10月11日,指尖新聞記者實地采訪后,安澤縣交通運輸局(下稱安澤縣交通局)并未回應該條公路是否與剛剛落馬的縣委書記有關,該局相關負責人稱會提供青松嶺旅游公路部分路段的建筑施工標準,但截至發稿前,始終未能提供。
鋪路石料顏色迥異惹人生疑
據投訴人介紹,根據當地媒體報道,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在安澤縣共有良馬至郭莊、紅葉嶺、青松嶺等5條旅游公路,總投資11.978億元,路線全長168.176公里,途經5個鄉鎮、30個行政村,連通18處景區景點。
但就在通往青松嶺的旅游公路開始建設后,他們發現“南孔灘-唐村-馬壁”的第三標段中,幾處堆料場堆放的石料頗讓人懷疑。因為那些堆料場上的石料最初看上去都是灰色的碎青石,但是隨著施工的深入,石料在使用中顯現出來的卻是:碎青石只是在最外面的薄薄一層,碎青石下面全都是被當地人稱作“風化石”的紅色石料。舉報人稱,風化石的硬度比青石要差很多,價格也便宜不少。此外,他還發現施工方在施工中使用了大量廉價的風化石石粉,而本應該作為穩定層主要原料的砂石卻很少被看到使用。因此,他懷疑施工方在道路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以次充好:“青松嶺旅游公路已經快完工了,如果用的原材料都不達標,那這條公路不就成了‘豆腐渣’工程?”
△施工中大量的“風化石”被使用(當事人供圖)
施工方稱石料是因為“泡水”變紅
10月11日,指尖新聞記者來到了舉報人所說的在建的青松嶺旅游公路,在第三標段的部分料場,記者看到舉報人所說的青色石料只是薄薄的一層覆蓋在成堆的紅色石料上。
△青色石料下都是紅色碎石(記者 劉強 攝)
在另一處正在加工運輸石料的料場,指尖新聞記者看到現場的石料絕大部分都是紅色的,青色的石料只是零星可見。而在舉報人稱應該堆放砂子的料堆旁,記者卻沒有看到砂子,而全部都是紅色的石粉。當時還有重型車輛源源不斷地把紅色石粉運到料場。
△載重汽車正在運送紅色石粉(記者 劉強攝)
一位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并沒有使用風化石,之所以石料看起來是紅色,是因為“泡水了”。當記者詢問他紅色的石粉是什么時,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連說了幾句“難免的”。那名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在他們的施工中,石粉的比例是40%。
△施工人員(左)拿著石粉表示“難免的”(記者 劉強 攝)
此外,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公路旁的護坡擋墻使用的也是紅色石料,舉報人稱據他了解,那也是不應該的。
△護坡擋墻使用的也是紅色石料(記者 劉強 攝)
安澤縣交通局未提供施工標準
10月11日,指尖新聞記者來到了安澤縣交通局,并見到了主管該條公路建設的王姓副局長,以及該條公路施工方的一位負責人。王局長稱,根據他的了解,在青松嶺旅游公路上使用的石料都是符合規范的,而且有實驗室報告。施工方負責人也稱,在公路建設中石粉的使用比例40%也是符合施工標準的。記者提出想看一下,青松嶺公路的施工建設標準,王副局長稱施工方可以提供。但是此后,指尖新聞記者雖然多次向施工方索要相關文件,對方卻一直沒有提供。
此后,指尖新聞記者分別與10月15日、11月1日和11月4日,多次通過微信向安澤縣交通局的辦公室李主任索要相關文件,但截至發稿前,始終未獲回應。
安澤縣青松嶺旅游公路的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施工標準?指尖新聞對此將繼續予以關注。
來源:指尖新聞高級記者 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