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從周朝的禮樂文化崩盤后特別是漢代以后有一個一夜暴富的行業誕生了,那就是“盜墓”。有史以來第一個官盜是有曹操建立的“摸金校尉”,后人一直將“摸金校尉”特指盜墓賊。通常寶物越多,越是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墓穴越容易被盜,歷代以來的古墓基本都是“十墓九空”。但這一古墓因為墓碑上的一行字,盜墓賊也只能敬而遠之。
眾所周知,清朝的帝王貴族陵墓主要在清東陵以及清西陵;而這座堪稱有史以來最繁華的皇家陵墓在清末民初清貴族尚未走出紫禁城之時就已經被軍閥孫殿英給搞定了。孫殿英在事件倉促下并沒有將清東陵全部洗劫,而是選擇其中寶物最多的兩個墓穴進行盜掘,慈禧墓和乾隆墓是清東陵中唯一被孫殿英盜掘的。
其實孫殿英之后到建國初都有很多人想打清東陵的主意,當然很多人失敗了,不過也有成功的。1945年9月,一伙300多人的持槍土匪連夜盜掘了清東陵中的景陵,稀世國寶“九龍玉杯”流落民間。這件雕琢精細的九龍杯,如果玉杯內盛滿酒,立即可見有九條翻騰之蛟龍。但可惜因為流落民間世人無法目睹這一絕世國寶。
于乾隆墓、慈禧墓、康熙墓相比,清順治帝的孝陵就非常幸運了。不僅逃過了孫殿英的魔抓,后來諸多打清東陵主意的盜墓賊也不敢對其下手。為什么它能夠避免盜墓賊的光顧呢?歷史學家也對此進行了考證,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有人稱孝陵地宮里是順治帝的衣冠冢,沒有尸骨更別提金銀財寶了。
不過起作用的還這幾個大字。在孝陵大碑樓有著這樣的一塊石碑,石碑上記載的全是順治帝生平的豐功偉績,當石碑上寫到關于順治帝的陵寢時,上面有著這樣一行字:“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鄙晕⒂袑W識的盜墓賊便能夠看懂,其意思就是孝陵之中不會有什么寶貝。
那么孝陵是真的沒有遭到過盜墓賊的光顧嗎?其實并不是,有次慈禧得罪洋人后,他們就試圖把孝陵燒了,但每次他們要燒孝陵的時候,一下子天空中烏云密布暴雨隨之而來。第二次光顧是在1945年的時候,盜掘康熙墓的土匪王紹義、張盡忠用過各種手段居然連個洞口都沒有找到,刨也刨過了,炸也炸過了,最后只能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