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很重要,疏堵相間,讓肉爛在鍋里可能更加迫切。
終于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昨天說了特朗普要上總統山,必須要在減稅的前提下搞到錢,因此馬斯克必須化身馬居正給特朗普開源節流。美國四萬億刀進口帶來的八千多億額外關稅是唯一能薅的大羊毛,肯定是要收的,什么通脹,什么短缺,什么盟友報怨,什么眾叛親離,都不會擋住特朗普干這件事。
有些人嘲諷說“特朗普剛回來,投降派就嚇破了膽”,認為特朗普的折騰絕對不會影響中國。沒想到特朗普還沒收割全世界之前,他先收了一波流量韭菜。如果您是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是“中又贏”、“中總贏”的讀者,那建議不用繼續看下去了。
教員告訴我們,“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滿清告訴我們,“只要不出口大黃和茶葉,洋人自然會憋死”,到底該選哪一邊,應該很清楚。
20年-22年,中國外貿的確快速增長,原因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病毒之下只有“優等生”這邊產能充沛。可到了23年,大家都一樣之后,咱們的優勢馬上消融,當年就出現了出口下降。
基于23年較低的基數,24年出口增速回暖,可面臨貿易摩擦的真實的情況,隨便走訪一下珠三角長三角的出口重鎮,就知道了。
就算以24年增長的出口數據來看,你用歷史數據推出未來沒問題,看后視鏡開車,的確也是道行高桿。這就是為什么這次總統大選,那么多“磚家”吃了癟。
就算看后視鏡開車,咱們的貿易,不算香港轉口,美歐1萬億的出口,占總量的三成以上,占中國GDP的6%,你猜人家對這么大的一塊餅下手,有沒有影響?
驚濤駭浪就在眼前,喊大家小心操船的,那不是投降派,喊大家不用緊張的,那是才是真內奸。
不努力提升內需,這關很難過。不解決“消費力外流”的問題,這內需很難提升。
“消費力外流”
咱們的特殊情況,決定了沒法像美國一樣搞直升機撒錢。只能通過刺激政策來支撐消費。大水漫灌,當然有深有淺。
所以咱們這幾年就出現了這么一種情況,一方面國內消費承壓,各種購物節,雙十一突然沒了聲響。以食為天,結果牛羊肉價格卻崩了,往年每年普漲的餐飲連鎖價格也紛紛降價,背后的原因,自然也不用多說。
另一方面,外流的消費卻依舊兇猛。本地跑到外地消費的,好歹還算肉爛在鍋里,可海外消費,那是真的把不多的消費力,浪費出去了。
2018年中國公民出國旅游花費已經高于美國和德國消費者支出總和,成為世界第一,21年大事之后,最先恢復的,竟然是境外奢侈品消費。
再比如,在全社會消費不足的大環境下,海外游卻逆勢大火。今年上半年訪日游客同比增長65.9%至107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加6.9%。這還是在中日齟齬之下的大環境下造成的。第二季度中國內地游客在日消費支出約為44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7億元,占海外游客總支出的20.7%,中國游客不僅帶來了人流,更以驚人的消費力,為日本奢侈品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Burberry和LVMH等奢侈品牌在其他地區銷售遇冷的情況下,卻在日本市場借中國游客獲得增長。
不光是出境游,整個服務貿易我們都是巨大逆差。光今年前七個月,逆差就超過七千億,預計全年逆差超過1.3萬億。
現在有了刺激政策,水龍頭放開了。可一頭加水一頭漏,這消費難以起飛。
各國高墻厚壘準備準備進行貿易摩擦的時候,咱們還宋襄公式的防人之心全無。
肉在鍋里
首先,解決中國“消費力外流”,先得把核心消費留下來。中國人衣食住行之上,教育和醫療是中國人的最大兩頭。
2022年美國與教育相關的旅游出口總額達376.8億美元,其中,中國學生的消費達到 123 億美元,高居榜首。 這些都還沒包括每年暑期夏校、家長帶孩子去美國大學參觀、訪校等一系列的費用支出。 緊隨其后的印度學生盡管數量與中國相差無幾(中國學生占比29%,印度學生占比25%),但消費能力相差甚遠,僅為 71 億美元。可見消費力外溢之烈。
根據新東方近十年的調研數據可以看出,意向留學生家長的職務為“一般員工”的家庭自2018年起成為了主要留學群體,在2022年占比高達45%。留學變得更加大眾化、常態化。2024年,中國意向留學家庭的年平均收入為45.4萬元,平均留學花費預算為52.8萬元,消費幾乎清倉式的被留學擠占,消費力幾乎全部外流。
其實在特朗普再次當選之后,海外特別是美國的留學環境已經異常險惡,不少走留學這條路的學生,并不想再把存款浪費在海外各種水本科水碩士上。
在不影響高考公平性的前提下,向這類學生開放國內民辦大學及中外合辦大學,可以讓大量資金留在國內消費。而當中國留學生數目銳減后,海外很多大學運營也遇到困難,會倒逼國外一些大學到中國辦學,也會吸引好的教師到中國任教。如果適時拓寬中外合辦大學的口徑,也能把這部分增量留下來。
海外醫療也是類似的情況,但因為醫療牽扯到醫保資金和社會公平,比教育更加復雜,這里不便展開。但在不占用醫保資金的情況下,把原本海外醫療轉化為國內醫療,也算是把消費力留在了鍋里。
最后,寇可往我亦可往,要把美國人的長臂管轄學起來。
對于服從和參與美國長臂管轄,對我們貿易造成限制的,要施加中國式的長臂管轄,產品禁運、凍結財產、禁止貿易甚至抓人扣人,美國人對菊花廠的那套,咱們也得用起來。對于進口替代的,要如同美國人《芯片法案》一樣,給與真金白銀的支持, 把國人的 消費力真正的武器 。
對于海外消費奢侈品的,加大海關入境監控,把該補的奢侈稅追回來,用市場手段,禁絕“爆買”。
辛辛苦苦外貿賺倆辛苦錢,可別因為企業骨頭缺鈣,給全賠進去。
同時對企業結匯不積極留存超量外匯的,對于海外大規模兼并收購非必要生產要素的,必須加強管制。無恒產者無恒心,把只屬于部分人的救生筏丟掉,大浪撲過來,全船的人才能同舟共濟。
最后,歐美的陽謀,是準備以東南亞和印度產能替代國內,因此對于這些國家的產能投資,必須嚴加審批,如同國內產能上馬一樣,納入發改委管轄之下。幫印度人建鋁廠電廠,幫越南人修鐵路港口這種事情,將來都會是歐美對我們進行圍堵的底氣。
刺激政策很重要, 疏堵相間, 讓肉爛在鍋里可能更加迫切。
不如此,接不下特朗普的大棒。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擊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躺平學副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