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夜騎開封這事,有人說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也有人對這種行為持反對意見。
“君子和而不同”嘛,對同一件事持不同看法很正常,但有人說這背后肯定不簡單,“風中有股不太對勁的味道”………
01
夜騎源頭發生在今年6月18日,4個女生想吃品嘗開封的灌湯包,然后在沒課的時候挑戰騎共享單車到開封:“青春就這么一次,肯定要和自己的大學好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行動。”
當時有媒體報道了,但沒火。
10月26日,另外5名女生過去了;11月2日,又有5名女生過去了。
然后,網絡一報道突然就火起來了。
“青春沒有售價”的名義,拿下了很多熱血青年,為什么不說是他們口中的“拿下開封”,而是被拿下?因為扎堆夜騎不是自發,而是人造出來的熱鬧。
那誰是這場大型夜騎的幕后推手?先看幾張官方的盛情邀約——
有多家景區宣布在夜間對大學生免費開放,有的甚至首次凌晨開園。
光景區免費哪里行?
設置騎行驛站,提供免費飲用水;鄭開大道交警巡邏;三家共享單車跨市運營,還有共享單車接駁點……
02
這也沒看出什么幕后推手啊?我覺得把這事往什么陰謀、境外勢力上聯想大可不必。
活動策劃者明白,只有大學生能因為騎行免票和夜場開放,再冠以“青春沒有售價”的名義,真是完美的巧思。
不過是為了通過激發或者贊美青春活力,并配上特別有針對性且有誠意的方案“拿下”年輕人,去證明景點人氣旺魅力大、地方文旅項目火熱一片,處處洋溢著積極向上的美好氣息。
所以大學生夜騎開封,本質上就是多方精心策劃、密切配合人為打造出來的,他們并非夜騎活動的主角,更像是群演,且不亦樂乎。
03
在這場從四五人的“個性”之旅,發展成如今“荒誕”的大規模夜騎行動,這背后自然少不了輿論的引導。
而且這輿論不能說雙標,算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話術”。
11月4日,《鄭州日報》強調鄭開大道能滿足夜騎需要,寬闊的鄭開大道也為這次夜騎的出圈貢獻了場景舞臺。
11月5日,《光明日報》盛贊這是“雙向奔赴”、“活力與激情”和“青春”;《人民日報》也為夜騎開封活動繼續造勢吶喊,精選的評論是“青春無價”“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 少年游”之類。
11月8日夜騎人數迎來高峰,當晚,鄭州東四環擁堵嚴重,鄭開大道從鄭州到開封方向部分路段完全被“騎行大軍”占據。
04
然后,輿論從起初那種無保留的、對青春的禮贊,轉而變成了對理性騎行、注意安全的呼吁。同時伴隨著交通擁堵等現象,抱怨、不滿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了。
開封喊話說:熱血不止共享單車,青春并非沒有界限的橫沖直撞;安全并不一定以騎行人數取勝,拍腦袋就走的窮游實則充滿風險,舉全社會之力的后勤保障不可能次次出現。
單車也相繼發布騎行倡議書,希望大學生朋友能夠慎重考慮并減少此類從鄭州騎行共享單車至開封的行為。
夜騎開封這件事的背后, 是人造出來的盛況,文旅部門換個花樣搞個名堂出來,誰知道真搞出個大新聞。規模可以大,不能太大,所以用“境外勢力”出來消解一下,別鬧了,到此為止!
至于大學生的“無價青春”,真正青春熱血的只有開頭那四個女生。青春是特立獨行,不是盲目跟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