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仍然進展得如火如荼,其中,拼多多的“超級加倍補”在大促初期階段就引起廣泛關注。10月份,拼多多加碼平臺活動力度,將“百億加倍補”正式升級為“超級加倍補”。
首輪活動效果斐然,累計訂單量達到1640萬單,參與活動的商家、品牌,累計銷售額與大促前一周的“加倍補”活動相比,增長了15倍以上。隨著第二輪“超級加倍補”活動強勢來襲,更是將雙11推向了高峰。
縱觀整個消費市場,性價比策略被繼續貫徹執行,而拼多多在本屆雙11中表露出的決心也尤為堅定,平臺之所以一直加倍補貼,最終的目的還是甄選更多好物,用更低的價格,回饋消費者的信任。
補貼力度再升級,“消費熱潮”來襲
拼多多第二輪“超級加倍補”從10月28日10點一直持續至 11月4日10點,海量單品在百億補貼日常價上最高還能再打5折,如此力度之下,拼多多再度迎來了新一波的消費狂潮。
比如:戴森HD16吹風機在全網低價2999元的基礎上直降900元,到手價只需2099元;波司登立領短款羽絨服全網低價396元,到手價只需149元;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全網低價4099元,到手價只需2599元……
一系列經典好物的折扣力度讓不少消費者為之狂歡。從上一輪“超級加倍補”中也不難看出,拼多多一再升級平臺補貼力度,對雙11消費的推動力不可小覷。數據顯示,上一輪活動累計1640萬單中,包含生鮮食品、手機數碼、美妝個護、母嬰用品等多個類目。
其中,生鮮食品類目的訂單量占比達到32%,手機數碼類目的銷售額占比超過4成,美妝、個護、母嬰類目的銷售額占比達到28%。可以說,“超級加倍補”大有滲透到平臺各大類目的架勢。
而拼多多也確有此意。本屆雙11,拼多多計劃對全類目單品進行超級加補,覆蓋的單品不僅包括手機、數碼、家電、美妝、護膚,還有服飾、家居、寵物、百貨等頭部品牌。從目前的一些數據來看,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在平臺大力補貼下陡增。
在首輪“超級加倍補”中,多個品牌在拼多多實現了“爆單”。
追覓掃地機器人環比增長778%;Vidda電視環比增長699%;李寧運動服飾環比增長超140%;美妝品牌蜂花增長273%;珀萊雅環比增長385%;德佑濕廁紙、Snow Bear以及Babycare等母嬰產品的銷量環比分別增長了248%、221%以及214%等。
歷來是拼多多主要消費類目的生鮮食品更是大放異彩。一方面,拼多多在這幾年持續發力助農計劃,經過不斷的迭代、優化,建立了一套針對生鮮農貨的售后服務體系與標準,在優化農產品價格之際,也改善了消費者的體驗;另外一方面,各地農產品商家在平臺引導中,快速積累經驗,產品質量大幅提升。
今年雙11期間,生鮮食品類消費再度大爆。數據顯示,在首輪“超級加倍補”活動中,佳沛奇異果的銷量環比暴漲11倍;豺狼溝軟棗獼猴桃上線秒殺頻道,每日銷量達到2萬多斤。
此外,還有會理石榴、洛川蘋果、平和蜜柚、周至獼猴桃等時令生鮮銷量平穩,哀牢山冰糖橙下單量單日驟增240%……食品方面,銀鷺、海天醬油、三只松鼠以及十月稻田大米的銷量環比分別增長47倍、33倍、11倍以及8倍。
每年一度的雙11發展到如今,早已不是一場只關乎銷量的苦戰。
更重要的是,電商平臺需要借助大促節點,來拉近平臺與用戶之間的親密關系。而拼多多這些爆炸式增長的訂單,不僅引爆了沉寂日久的消費市場,也側面反應出平臺靠近用戶背后蘊含的意義有多深刻。
想要實現消費爆發,電商平臺得先主動出擊,本屆雙11,拼多多做到了。
打造新質品牌,給全球商家一個機會?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隨著拼多多在消費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押注拼多多。
今年雙11期間,在首輪“超級補貼加倍”活動爆單后,第二輪活動報名的商家與品牌數量增長2.5倍以上。這其中,不乏蘋果、戴森、海爾、美的、大疆、雅詩蘭黛、阿迪達斯、耐克、樂高、任天堂等頭部大品牌。
拼多多始終明白一個道理:想要營造良性消費氛圍,不僅要切實惠及消費者,更要不斷吸納新質品牌,完善平臺商品品質。因此,打造“新質品牌”幾乎是2024年拼多多的主要任務之一,“新質”一詞更是多次在重要場合被提及。
2024年以來,拼多多對于商家的扶持力度達到了一個新高峰,本屆雙11大促前夕,拼多多推出“百億減免”系列舉措,并正式啟動了“新質商家扶持計劃”,不少商家用銷量力證了平臺計劃的可行性。
以國貨品牌“公牛”為例。
在參與“超級加倍補”的首輪活動中,公牛插座5款新品的銷量環比9月份增長12倍,早在2021年,公牛在拼多多上架數百款新質產品,銷售額較此前實現翻倍增長,有數據預測,2024年,公牛在拼多多仍將維持翻倍增長的狀態。
但銷量增長只是一方面,品牌在拼多多上陸續實現的還有品牌曝光、市場擴寬、成本控制。據悉,得益于拼多多一系列扶持計劃,公牛內部曾測算過一組數據,客戶單次點擊鏈接的成本下降11%,公牛團隊還根據對拼多多用戶的深入洞察,在產品上進行調整,成本降低幅度達到5%至10%。
同樣受益的還有小熊電器。
在首輪“超級加倍補”活動中,小熊電器的養生壺、電熱水壺銷量環比分別增長7倍、9倍,預計今年雙11,小熊電器將在拼多多實現30%的增長,其目標客群在平臺上也得以拓展。一直以來,小熊電器的主要客戶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但上線拼多多后,五環外的市場空白得到了填充。
此外,諸如斧頭家清、INTO YOU美妝等新銳國貨品牌均在拼多多“超級加倍補”中實現銷量爆發。今年10月,INTO YOU女主角唇泥沖上該類目的TOP1,累計銷量近30萬支,品牌還在拼多多上推出年度新品“絲絨鏡光唇釉”,借助各項平臺活動,銷售額實現200%的增長。
通過產品、營銷、運營等全鏈路的扶持,拼多多已經助力了無數新質品牌破圈,在本屆雙11爆單的品牌就是強有力的證明。時至今日,海外也有品牌在加速布局拼多多,今年9月底,H&M入駐拼多多,全系產品悉數上線官方旗艦店。
很顯然,平臺試圖“打造新質品牌,創造良性消費環境”的大計劃正從國內走向全球范圍,拼多多想為全球新質商家提供一次出圈的機會,同時,這也是整個消費市場再爆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次契機。
讓“更好的商品”擁有“更香的價格”
今年雙11的主基調仍然圍繞“性價比”展開,從拼多多的折扣力度中就能輕易窺探這一點。
大促期間,拼多多上的Redmi K70 至尊版手機官網價2499元,到手價只需1999元;格力空調1.5P云佳官網價2799元,到手價只需1997.5元;海爾洗烘套裝官網價9998元,到手價只需4888元;創維85英寸電視官網價4599元,到手價只需3486.5元……
讓“更好的商品”擁有“更香的價格”,始終是拼多多在本屆雙11乃至整個消費市場上所秉承的初心。當然,要想做到性價比平衡也非一日之功。而2024年,拼多多在“多實惠”和“好服務”兩方面繼續加大投入,于商家、用戶也給出了可觀的誠意。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拼多多在今年雙11給出真金白銀的補貼。不僅多次加碼補貼力度,“百億加倍補”升級為“超級加倍補”,迎來消費爆發,拼多多還將“買貴必賠 ”服務升級成“買貴雙倍賠”服務,該服務在于10 月 16 日就已開始生效。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拼多多對平臺生態的優化從未停歇。早在豐收節期間,平臺就投入10億補貼資金和20億流量資源包,先后深入開封紅薯、溫縣山藥、會理石榴、乳山生蠔、周至獼猴桃、大理雪蓮果、新疆水產等農產區進行助農幫扶。
這也為雙11期間,拼多多生鮮業務“爆單”埋下了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雙11前期,拼多多幾項扶持政策對平臺消費生態的搭建都產生了積極的正向意義,以“百億減免”為例,這一扶持計劃里包括多項服務費退返權益、下調店鋪保證金、免除偏遠地區物流中轉費、升級商家售后服務等一攬子減免舉措。
如此一來,大幅度降低了商家經營成本,利潤空間得以上升,商家便有更多成本與精力去注重產品質量,同時讓利于消費者,使得消費者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在大促的多次補貼升級中,不少剛需品類商家得益于價格優勢,快速吃到了一波紅利。
典型的例子是正大食品。今年8月,正大一款可生食雞蛋入選百億補貼,短期內銷量翻番達到了數萬盒。隨后,該雞蛋又成為“超級加倍補”的補貼商品,疊加百億補貼后,雞蛋日銷量達到60萬枚。粗略估計,參與“超級加倍補”僅三天,正大可生食雞蛋的銷售額環比增加了一百九十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兩百多萬元。
消費者對雞蛋這類日常剛需商品的價格異常敏銳,一旦出現價格波動,市場反應明顯。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正大這一單品的銷售額已達數百萬元,預估11月里,這一數字有望翻倍。
需要明確一點,消費市場所追求的性價比,絕非一味的便宜。《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年輕消費者在購物時注重性價比,不是“低價至上主義”,更多時候追求的是價格和品質并重。
而拼多多在今年雙11中很好地拿捏了價格與品質之間的平衡,也逐漸獲得當代消費者的首肯。
從“超級加倍補”活動來看,一二線城市的都市白領正在拼多多買走更多的新品手機、大牌美妝和健康輕食,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則更青睞高端家電、新銳美妝、進口水果以及輕奢產品。這都說明,新一輪消費熱潮正在拼多多上爆發。
回望拼多多的種種舉措,這似乎也并不讓人意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