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出于黨同伐異的政治目的,民進黨為了在輿論上徹底打垮已經在野的國民黨,公開了大批蔣介石手令原稿。該批原稿一經公開,島內島外一片嘩然……
這些蔣介石手令的原件,揭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謎團,首先就是發生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
手令一、蔣介石密令第17軍軍長劉珍年:如果其(日本)海軍登岸,則我方劃出一地,以待中央之命令。
這個手令發布于1931年9月22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后的第4天。
手令原文——
“煙臺劉師長勛鑒:哿辰電悉,日軍侵魯,已提交國際聯盟。此時我國應上下一致,嚴守紀律,確定步驟,勿為日人借口。
故先勸告民眾守秩序,遵公法,勿作軌外行動,以待國際之公理與國內之團結,須為有計劃之舉動。
如果其海軍登岸,則我方劃出一地,嚴陣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時須忍耐堅定,靜鎮謹守之。”
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后,考慮到日本海軍可能入侵膠東半島,蔣介石于9月22日,給駐防山東膠東地區的第17軍軍長(后縮編為第21師)劉珍年密電。
蔣介石嚴令:如果遭遇日本海軍登陸,第17軍不準抵抗,可讓日軍占據一地,以待中央命令。
手令二、蔣介石密令江蘇省主席葉楚傖:幫助日軍解決吃飯買菜問題
這個手令發布于1931年10月7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后的第19天。
手令原文——
“鎮江葉主席勛鑒,據報日海軍明日又來鎮江,增加一艘。請注意,如其水兵上岸買菜等事,最好與其交涉,由當地警局為其代買送船,以免糾紛。”
歷史背景——
繼“九一八事變”后,1931年10月7日,日軍兩艘軍艦擅自闖入鎮江,這是一個嚴重侵犯和挑釁主權國家的事件。
此時,蔣介區對我瑞金蘇區中央紅軍發起的“第3次圍剿”剛剛失敗,本著“先安內后攘外”的既定“國策”,蔣介石對日軍軍艦侵入鎮江事件,既不對日本提出外交抗議,更不做出驅逐日艦的軍事行動。
反而,密令江蘇省主席葉楚傖,令當地警局為侵入鎮江的日艦官兵——買菜!
另有蔣介石親筆書信一封,收信人是日軍第6師團師團長福田彥助中將
這是1928年5月5日,蔣介石在山東濟南寫給日酋福田彥助的親筆信。
信件原文——
“福田師團長惠鑒:
自本月三日之不幸事件發生,本總司令以和平為重,嚴令所屬撤離貴軍所強占設防地域。現在各軍已先后離濟,繼續北伐,僅留相當部隊藉維秩序。
本總司令亦于本日出發,用特通知。
貴師團長查照,并盼嚴令貴軍立即停止2日以來一切特殊行動,藉固兩國固有之睦誼,而惟東亞和平之大局。不勝盼切之至。
耑布,順頌
戎祺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中華民國十七年五月五日”
歷史背景——
1928年5月3日,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在濟南碰上了正在焚燒我村莊,殺害我無辜百姓的日軍第6師團一部。
面對僅數十人的日軍小股部隊,蔣介石非但不救民于水火,反而在日軍首先開槍打死打傷數名北伐軍官兵的情況下,下令部隊不準還擊,避道讓行。
為“維護兩國友誼和東亞和平”,蔣介石對日軍的燒殺擄掠視而不見。
正是以上公布的種種史料,史學家們由此推斷——歷史上著名的“銑電”,雖然至今未被尋獲,但未必是空穴來風!
“銑電”始末
1931年“九一八事變”,駐軍沈陽,時任東北軍第7旅參謀長趙鎮藩,在其《日軍進攻北大營親歷記》中寫道:
“8月間,王以哲召集第7旅上校以上軍官和情報人員共同分析研究。大家一致判斷必然要發生事情。
會上接到張學良轉來蔣(介石)的銑電(8月16日),主要內容是:采取不抵抗政策,竭力退讓,避免沖突,千萬不要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希轉飭遵照執行等語。”
另有張學良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洪鈁,在《九一八事變時的張學良》一文中寫道:
“8月16日,張(學良)接蔣(介石)銑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
張(學良)曾將這個“銑電”轉知東北各軍事負責官長一體遵守。”
時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部參謀廳副官處處長楊正治,也在《“九一八”之夜》中寫道:
“當夜,張學良偕于鳳至和趙媞正在北平前門外中和茶園聽梅蘭芳唱《宇宙鋒》。當得知日軍侵占沈陽,張(學良)始從戲園趕回來接了電話。
張(學良)重申了蔣(介石)之“銑電”內容:避免沖突,一切忍讓,不予抵抗,勿逞一時之憤,以免事態擴大不好收拾,以待國際聯盟處理。”
從趙鎮藩、洪鈁、楊正治3人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九一八事變”前,蔣介石曾經發過“銑電”給張學良,并嚴令東北軍不準抵抗這一事實,并不是孤證。
但是,不知何故,晚年的張學良在接受采訪時,卻始終刻意回避“銑電”的存在。
1991年5月,臺灣記者在紐約采訪張學良時,問道:
“大陸電影《西安事變》里,蔣先生下過手諭,“銑電”命你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個電報?
而張學良沒有正面回應,卻是把話岔開:
“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那么,回到本文開頭,從民進黨2019年公開的若干蔣介石手令中,雖然確實沒有“銑電”這一文稿的出現。
但是,結合本文開篇蔣介石之手令1、手令2、1928年寫給日軍第6師團師團長福田彥助的親筆信,以及趙鎮藩、洪鈁、楊正治3人的回憶錄……
——我們不難看出,盡管“銑電”原槁未曾出現。但是,從上述歷史文獻中,通過研讀歷史脈絡,史學家們,以及歷史愛好者們,應該已經找到了“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為何不抵抗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