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駿,1961年3月出生于上海,籍貫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基礎數學代數幾何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主任、首席教授,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正文】
家長要給孩子犯錯機會
我是上海魯迅中學1978級的畢業生。1978年初開始搞數學競賽,我當時在全國八省市數學競賽得了第一名。為此和其他優勝者直接進了大學,沒參加高考。我們和后來一些高考考得好的,一起進了復旦數學三班。
我覺得國內家長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國內很多小孩一直到高中畢業,所有的決定都是家長做的,他連一個犯錯的機會都沒有。這是最壞的家長行為。
人走到社會上總是會犯錯的,還不如讓他犯小錯,學會怎樣去糾正錯誤。不要讓他到30歲,到最關鍵的時候,第一個決定就犯錯。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太過分了,在美國的華人也有這種問題。
有一次一個華人學生因為些小事情,要來辦公室跟我聊一下怎么處理。結果到了辦公室,是男孩的母親先進來,并一直代孩子說話。最后我就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她說,你要讓你孩子說,他進大學了,以后什么事情都要他自己去處理。
我覺得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一定要讓孩子摔兩跤。
現在中國很多家長喜歡替孩子選專業,關于這一點,正面反面的評價都有,很難一概而論。而怎樣真正找到一個方向、一個專業、一個領域,能夠最大發揮才能,這也是一個問題。
美國的中學生進了大學后,過一兩年再決定專業。其實我覺得不管怎樣,最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都要知道,這個選擇并不是最后的選擇。
作為一個有志向的年輕人,這個社會那么大,最后總歸會找到適合你的地方,來做出最大的貢獻。而作為家長,可以給一些指導,但還是要尊重孩子。
只有真正喜歡,他才會全心全意去做。
美國實際上是有兩套并行的教學
一套講究平民教育。像美國現在的自由派,就提出一個口號,不讓一個孩子落伍。還有一個口號就是所有的學校都是平均線以上。
當然從我們數學家角度,每一個人都在平均線以上是不可能的。但從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可能是當一個社會富有到一定程度,就希望去保證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
美國教育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精英教育。
在中國,如果孩子某一方面不好,就要在這方面加強。而在美國,如果這個孩子在某方面很強,就要在這方面發展。這是最大的一個差別。
中國是希望學生沒有一個方面落后,這使得學生覺得他最強的地方不能完全發揮,而要在比較弱的地方去掙扎。而在美國,要是你體育好,你就可以去做體育明星。
奧數是興趣而不是捷徑
我并不是反對奧數,我自己也是從奧數出來的。但我是反對把奧數作為唯一或者是其中一兩個渠道,使得所有的學生都往奧數走。
我反對奧數只是為了讀大學。有的同學是數學特別好,有的同學是音樂好,也有其他的,比如口才好、社交好。要是把所有的成長渠道都放在一兩個內,然后大家都往這一兩個跑,這對中國的未來是非常有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