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信息網山東訊(張春兄、馮愛云)11月13日,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位于臨沂市羅莊區褚墩鎮北官莊村的沂蒙母親邵素蓮故居,終于迎來了修繕竣工啟動布展的日子。故居恢復修繕布展指導顧問、山東省志愿者聯合會理事、沂蒙精神傳承人尹志林和褚墩鎮黨委政府有關同志,以及邵素蓮的部分親屬后人代表參加活動。
故居內外煥然一新,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等待著每一位訪客的聆聽。
褚墩鎮宣傳辦、退役軍人事務處、文化站等部門領導,對故居前期恢復修繕工作給予肯定,并提出指導性建議,同時要求盡快按程序申報材料,切實做好故居的布展工作。
褚墩鎮文化站站長陳宗彬代表文化站,向尹志林頒發了聘請其為“褚墩鎮北官莊沂蒙母親邵素蓮故居恢復修繕布展指導顧問”的聘書。山東省志愿者聯合會理事、沂蒙精神傳承人尹志林親自向大家講述了邵素蓮的英勇事跡。
邵素蓮,抗戰時期著名的“魯南四大娘”之一。1888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至1945年任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婦救會長。
1938年11月6日,邵素蓮的侄子、臨郯地區早期中共黨員謝興邦,為了掩護山東省農民抗日自衛總團團機關安全轉移,戰斗中不幸被俘,但仍然奮力抵抗。被氣急敗壞的鬼子軍官用指揮刀砍下頭顱,英勇就義。是其五嬸邵素蓮含悲忍淚用麻線一針一針把其頭顱和尸身縫合在一起后埋葬。
國恨家仇讓邵素蓮對自己的三個閨女立下規矩:不打日本鬼子的、不是共產黨員的男人不嫁!當時三女兒已經訂親,動員其未婚夫參加八路軍打鬼子不成,便斷然退婚。
謝興邦的犧牲不僅沒有嚇到謝家人,反而更加激發了謝家人和全體村民的抗日斗志以及與日本鬼子血戰到底的決心。1939年前后,一家六口人,除了11歲的小兒子是兒童團長外,謝玉皆、邵素蓮、及三個女兒謝興英、謝兆蘭、謝兆英紛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家6口人5名共產黨員,當時在整個沂蒙山區都非常少見。
1940年起,邵素蓮擔任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婦救會會長,謝玉皆任農救會會長,和早期黨員申洪章、謝志祥、謝洪路等人一起,帶領北官莊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使北官莊村成為了抗日堡壘村和中共臨郯縣委秘密駐地。
邵素蓮和丈夫及孩子們也擔任起了中共臨郯縣委的地下交通員,一份份情報、一項項指示,通過邵素蓮他們傳遞著,謝大娘(邵素蓮)、謝老五(謝玉皆)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為了掩護同志們,謝大娘邵素蓮的家里專門修了夾壁墻。1941年10月17日,一伙日偽軍撲向北官莊并層層包圍,縣委書記付展如、通信員小烏、縣婦救會長方景淑、縣婦救會干部孫貞和邵素蓮的女兒謝兆英已無法突圍,就躲進了夾壁墻內。在邵素蓮機智勇敢地周旋和村長的配合下,幾人才安全脫險。
隨著布展工作的逐步推進,邵素蓮故居即將以全新的面貌向公眾開放,她將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載體,以無聲的語言,講述著那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歷史,激勵著后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