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3日,香港中英劇團將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傾情呈現改編自《第十二夜》的愛情喜劇《元宵》,帶你穿梭回唐朝的廣州!學貫中西的已故“鬼才”翻譯劇作家陳鈞潤從《詩經》中汲取靈感,運用他極高的中文造詣,將一句句莎劇經典對白轉化成本土語言,無縫銜接至古代唐朝,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喜劇體驗。觀眾反響熱烈,紛紛稱贊這部劇的成功本土化改編,盞鬼非常,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了文化的交融與創新。
三度復排:超越時代的才情
如果你見證過1986年《元宵》首度公開面世,就算當年你6歲剛剛好夠歲數入場,今年你都已經是44歲的大人了。中英劇團分別在1986年及2000年演出過《元宵》,首演至今已經超過三份一個世紀。
1986年《元宵》在香港藝術節面世,由時任中英藝術總監Bernard Goss執導,張可堅、李鎮洲、龔國強、羅靜雯、鄭寶芝出演主角。其時為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藝文界帶來極大沖擊,也成就了一出翻譯劇佳作,亦令香港觀眾耳目一新,拍掌叫好。
2000年《元宵》由古天農擔任導演,盧智燊、劉浩翔、周偉強、彭秀慧、羅靜雯參與演出,位位都是當時劇壇新星,如今已經成為本地舞臺劇界十分具影響力的演員。
2024年,新生代中英演員將重新演繹《元宵》,前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英國導演薛卓朗 (Ceri Sherlock) 繼《初見》后再度為中英劇院的演出擔任導演。跨越近40年,《元宵》仍然是很多劇迷心中的中英劇團經典。好的劇作,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
愛情喜劇:月老打瞌睡,緣分的GPS不好使了
一見鐘情、女扮男裝、誤會……這些當代偶像劇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戲劇元素,早已出現在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中,若是命運弄人,便是古典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若是皆大歡喜,便是莎翁名作《第十二夜》。
有的愛情驚天動地,有的愛情一見傾心,可是偏偏他們遇見的愛情都是“濕水欖核”——捉唔住。稍一不慎,可能就會迷失在這場愛情游戲中!
一晚,廣州對出海面發生船難,孿生兄妹石芭亭及石蕙蘭同時遇險,妹妹獲救。流落異鄉的她為求生存,只好女扮男裝,當上節度使賀省廬的侍從。天意弄人,她的首個任務竟是要協助節度使去瘋狂追求千金小姐萼綠華。蕙蘭每天穿梭二人之間傳情,但蕙蘭的開朗與積極,就如夏花般璀燦悅目,竟令萼小姐心如鹿撞,情陷蕙蘭。
神女有心,惜神女無夢,蕙蘭只對賀省廬生情,但自己身份未明,何來得以示愛?一場錯綜復雜的關系,竟然在孿生兄弟石芭亭的突然出現而終現變數。
《元宵》亦是中英繼《初見》后,再次邀請英國導演薛卓朗 (Ceri Sherlock) 越洋執導陳鈞潤作品。撲朔迷離兩心知,繁花似錦的愛情,才教人刻骨銘心。
“抵死”又妙絕的劇本翻譯
擔任《元宵》改編及粵語作詞的已故“鬼才”陳鈞潤(Rupert),被譽為改編與翻譯劇界中的殿堂級人物。作為他的出道之作,他在《元宵》大膽而嶄新的風格在當時80年代的劇壇引來巨大的文化沖擊,而他亦在肯定與批評中逐漸發展個人的寫作風格:以文字貫通中西、穿梭古今,滋養了數代觀眾。
好的翻譯劇作家,必定既能跨越文化隔閡,與原作者心靈感應,又能運用自己的才華,賦予作品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另一具軀殼。在《元宵》中,陳鈞潤將中國古典哲學、詩學精神化入這個西方劇本,令劇中的宿命感更加強烈,也保留了莎翁劇作悲劇與幽默相交織的藝術深度。
陳鈞潤有才氣,又幽默聰明,他將故事時代背景由英國都鐸(Tudor)轉換至中國唐朝的廣州,民風相對開放的朝代,適合出現一見鐘情、女扮男裝、錯點鴛鴦、烈女追求真愛的劇情。
陳鈞潤相當了解粵語的兩個面向:一是帶有唐宋風格的古語音韻,二是落在民間的通俗口語,所以翻譯之粵語時而文雅古典,時而流俗巿井,此粵語之雅與俗呈現在不同人的語氣上,即見不同人的身份與教養,把《第十二夜》中貴族平民的分別以粵語呈現出來,兩者往往配合得天衣無縫,制造一種雅俗共賞的語境,使原著中的文藝詩意與喜鬧氛圍都得以再現,足見陳鈞潤在拿捏翻譯的分寸與平衡上別樹一格。
陳鈞潤的翻譯藝術,是對經典的重新詮釋,也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在《元宵》這部劇中,無論是貴族的雅致還是平民的俚語,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不同階層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訴求。
無論是古代的唐詩宋詞,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的內核始終是關于人的情感和生活。這種對人情的洞察和表達,是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共鳴。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會忘記,藝術的初衷是觸動人心。而中英劇團的《元宵》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發展,社會如何變遷,那些關于愛、關于夢想、關于掙扎和追求的故事,永遠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因為,這些故事講的是你,是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