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次聚餐,我和一個學教育的朋友訴苦:
“我費勁心思地雞娃,如今反而把兒子雞成這樣,簡直是太失敗了!”
朋友聽我講完來龍去脈,不禁搖搖頭:“要我說,你錯就錯在逼孩子太緊了,反而剝奪了孩子的內驅力!”
我有些不解:“我這么做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啊,難道做錯了嗎?”
她告訴我:“在教育中,想要他討厭什么,就去逼迫他。
你經常逼迫孩子,用外動力推動孩子,就會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感,逐漸讓孩子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她還給我分享了育兒博主@錢兒爸的一段親身經歷:
這位博主在日本認識兩個滑冰小男孩,水平都很厲害,一個在日本同年齡段前三的水平,另外一個剛滑進美國國家集訓隊。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孩子的爸媽一開始全力培養的都是他們的姐姐。
他們拼盡全力培養兩個女兒滑冰,為此花了不少時間和資源,弟弟們只是陪著姐姐一起在場邊玩。
結果,姐姐們越滑越吃力,先后退出了,反而是一直打醬油的弟弟們卻主動提出要好好練滑冰。
本來父母也沒太當回事,以為弟弟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兩個弟弟就跟換了個人似的,特別投入,進展飛速,連教練都驚呆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兩個姐姐一開始是在父母的外力下推著向前走的,當阻力大過推力,又缺乏內在動力時,往往走不了多遠就“沒勁了”;
而兩個弟弟,卻是完全出于興趣才愛上的滑冰,滑冰對他們來說,是一件讓人感到愉悅、放松的事情。
也因此,他們的內在驅動力被逐漸喚醒,這才有了后面的爆發式成長。
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被逼著、催著學的孩子,越學越無力;而沒怎么管的孩子,反而很優秀。
對于父母來說,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重點就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愉悅和成就感。
因為這個時候,大腦會分泌大量多巴胺,讓孩子愛上這種愉悅感。
為了更多地體驗這種感覺,他們就會調動起積極性,主動接觸學習,學習的內驅力就這樣被喚醒了。
這也可以叫做,“多巴胺”教育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