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6點半,江蘇宜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發生的 21 歲畢業生殺人慘案,令人震驚、惋惜。
網傳消息稱,該畢業生曾留下 “遺書”,提到被工廠拖欠工資、學校不發畢業證導致其無法畢業等內容。
因為是個案,所以到底要不要上升到社會問題?如果從目前已知的幾個點去分析的話,真的需要高度關注。
“考試不合格未拿到畢業證書”
“回校發泄行兇”
成績不合格拿不到畢業書,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么會直接引發悲?。恳驗楫斍暗慕逃猿煽冋摮蓴。コ煽兒鲆暳诵睦斫】到逃?。
從有分數的那一天開始,分數便成為家長和學校衡量學生價值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嚴重忽視。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說:開學1個多月后,精神科擠滿了小學生。
《2022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有個觸目驚心的數據:
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到總人數的30%;
在抑郁癥患者群體中,有50%是在校學生。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比例有所上升,但仍有近 30%的學校未能保證每周一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們在高壓的成績競爭下,內心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疏導。他們被逼迫著在成績的賽道上拼命奔跑,一旦失利,就可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再往后發展,很有可能造成心理扭曲,走向極端。
我身邊的例子,初中的孩子三五成群瞎混,家長不敢教訓,一言不合就自殘、玩失蹤。一點不順心的地方就砸東西。這個問題,很普遍、很嚴重。
如果在重視成績的同時多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吧~
“對實習報酬不滿”
一個是報酬,一個是“拖欠工資”。后者是網傳消息,報酬問題,要么低,要么遲發。
不管低還是遲發、拖欠,現在的就業環境確實存在兩類問題:
內卷及就業壓力,導致該畢業生就業報酬得不到保障。地理課上讓當年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在多年后正中眉心:大量的勞動力供給,加劇了就業競爭。
勞動力市場供需關系的極度不平衡,讓用人單位肆意壓榨。
眾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惜違反勞動法。員工不僅報酬微薄,甚至存在被拖欠工資的情況。這不僅損害了勞動者的權益,也營造了一種不良的風氣。
一來讓年輕人感受到社會的冷漠與不公,削弱了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和歸屬感;二來讓他們在踏入社會之初就遭受沉重打擊,對未來充滿迷茫與憤懣。
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自然很容易引發極端行為。一個個矛盾重疊后,悲劇就發生了。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
這里的 “真人” 就涉及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追求真理,塑造正直、真誠的三觀。
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遠比優秀的成績更加重要。當務之急,是從習慣性格養成的階段,就增加人性道德、正確價值觀的課程教育。
否則,大時晚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