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陳智豪 記者 李楠)5月2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走進大氣科學”嘉年華活動,由龍山書院聯合氣候系統預測與變化應對全國重點實驗室、校科技處等多單位共同策劃,主題為“氣象萬千,云程發軔”,通過學術講座、科普互動、實踐體驗等多元形式,展現大氣科學學科魅力,推動氣象知識普及與科學精神傳承。
“龍山大講堂”系列講座匯聚大氣科學領域頂尖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會軍以“極端氣候挑戰與智慧應對,智慧應對共創未來”為主題,系統闡述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大氣科學學科的前沿突破;校長陳海山教授聚焦“氣象現代化與青年使命”,激勵學子以專業所長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來自大氣科學學院、大氣物理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氣象科技進展、大氣污染、氣象探測技術、AI與氣象交叉學科等方向展開深度分享,為師生搭建起高端學術交流平臺。
尚賢樓前草坪的“我與學院面對面”游園會成為人氣焦點。大氣科學學院、大氣物理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等五大專業學院設置大氣科學學科宣傳展位,專業導師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課程選擇、職業規劃指導等。
科普互動環節中,“觀云識天”游戲通過識別積雨云、卷云等云圖考察氣象知識儲備;“氣象諺語揭秘”則以“早霧晴,晚霧陰”等民間智慧為切入點,解析天氣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現場特設集章打卡環節,吸引千余名學生參與。
學生還來到實驗室,近距離觀摩大氣探測設備、深入了解天氣會商,直觀感受“風云變幻可測可控”的科學魔力。
各學院策劃“氣象先鋒探索營”,呈現與眾不同的大氣科學探索體驗。涵蓋了“AI氣象預測”“水文氣象實地觀測”“低碳環保實踐”等特色項目,展現大氣科學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圖景。比如,人工智能學院推出“啟智講堂”,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前沿分享會;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文藝青年環保時裝秀”,引導學生關注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
作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七屆科技活動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學科嘉年華是該校“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實踐。通過沉浸式學科體驗,引導青年學子把個人理想與“氣象強國”使命緊密相連,在“觀云測雨”的專業探索中厚植家國情懷。未來該校將持續發揮學科特色,以更多元的形式推動氣象科學普及,為培養“懂氣象、愛氣象、強氣象”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