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初,我們的學術考察隊伍在許小亮、孟慶延和李永晶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日本,探尋明治維新的歷史遺跡,參訪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展,行走“四國行禪路線”。
在多重意義上,這次考察都是一場“尋根”之旅。首先,日本作為一個古典文明的“忠實”接受者,保留了相當多盛唐時期的風俗與文物。行走日本,也是對我們自身的一次“尋根”。
20世紀初的日本,是各種左翼思潮的重要中轉站。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等思想都藉由日本傳入中國,進而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考察日本,同樣是對近代中國革命的一次“尋根”。
四國行禪,追隨空海大師的足跡,則是對我們內心的一次“尋根”。日本的考察之行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尋根”之旅還將繼續。
▲點擊查看本次學術考察精彩回顧
01
變革:從社會到個體的雙重覺醒
變革,是歷史的脈搏,也是人生的主題。它既帶來社會的前行,也重塑個體的意識。在這種交織中,我們探尋著新的可能,試圖從外在的革新走向內在的覺醒。
這次考察,我們從日本歷史上一場宏大的變革開始——明治維新。這場運動將日本推向了現代化的快車道,它打破了封建的桎梏,重塑了社會結構,使日本迅速步入喧囂的現代性之中。然而,這場變革的另一面是什么?在工業化和技術進步的輝煌之下,是否隱藏著現代性帶來的孤獨與虛無?
伊藤博文雕像
松下村塾門生
隨著行程的推進,我們逐漸發現,日本并未完全被這種現代性所裹挾。在四國的土地上,一種深沉而悠遠的寧靜與平和,與現代性的張力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片土地,以它獨特的行禪傳統,承載著一種不同于外在變革的內在探索。這一對比激發了我們的思考:如何在變革的表象之下,重新探尋屬于人類的深層覺醒?
以明治維新為始,以四國行禪為終,我們從這段旅程中試圖探究變革的多重維度:社會的進步與個體的修復,外在的革新與內在的重構。四國行禪之路,以一種曼荼羅式的方式,將個體引向寧靜,邀請我們在行走中探索覺悟的可能。
02
行禪路線:曼荼羅的具象化表達
曼荼羅,在這里不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種具象化的存在。四國的八十八座靈場,是一幅修行地圖的生動呈現:山間的小徑、寺廟的布局、自然的靜謐、行者的足跡,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曼荼羅世界。每一塊石板、每一座佛像,都象征著修行的片段,而行走的過程,則是從曼荼羅的邊緣逐步接近其中心的過程。
在行禪中,曼荼羅不僅象征宇宙秩序,也是一種修行的隱喻:它展現了從無明走向涅槃的道路,從迷茫步入覺悟的可能性。通過腳步,我們不僅與這片土地對話,也與自我、與萬物連接。在四國行禪的路線中,香川縣的道場被稱為“涅槃的道場”。這一段路,象征著接近曼荼羅中心的旅程,也引導我們體驗真理與自由。
這一日的遍路,盡管時間有限,但每一步都仿佛在回答一種無聲的召喚:如何在外在的世界與內在的心靈之間,找到屬于自己的秩序?
03
在行走中尋求真理與自由
行禪的核心在于身、語、意的和諧。空海大師提出的“三密修行”法門,強調通過身體的動作、咒語的吟誦和意識的觀想,使個體與宇宙達成統一。一開始,這些動作或許顯得刻意、僵硬,但隨著行走的持續,和諧的節奏逐漸浮現:一雙合攏的手掌、一句低聲的咒語、一個閃現的意念,它們看似獨立,卻在更深的層面達成了隱秘的統一。
手勢不再只是動作,而是身體與秩序的連結;聲音不再只是空氣的振動,而成為真理的回響;而意識,則超越了自我,進入一種與萬物共鳴的狀態。這種體驗帶來一種深刻的歸屬感:歸屬于一個無限的整體,同時又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在有限之中窺見無限的微光,這正是行禪的真意所在。
行禪的過程,看似孤獨,卻包含著深層的連接。腳步輕觸地面,每一次落下,都仿佛在提問:這條路通向何方?孤獨是行禪的必要狀態,卻也是一種敞開的邀請。小徑的蜿蜒引導著行者向前,它并不許諾什么,而是讓每一步都成為通向當下的機會。
禪杖上刻著“同行二人”,其意義并不局限于空海大師的陪伴,更象征著所有萬物都與我們同行。在行走中,山風、流水、陽光,甚至每一片樹葉,都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回應著行者的腳步。孤獨不再是孤立的,而成為一種深刻的共鳴。
04
讓行禪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行走中的頓悟,常常發生在不經意間。當腳步與天地的韻律合一,意識便從無序的喧囂中抽離,進入一種靜謐的開敞狀態。“空”不再是虛無,而是無限的可能,是悅納有限與無限之間張力的智慧。
這一次的行禪體驗,讓我們意識到,曼荼羅不僅是一幅可以觀看的圖案,也是一條通向內心的道路。它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條線條,都指向整體,指向宇宙的秩序與真理。而行禪的過程,則是讓我們參與到曼荼羅生成之中的一種創造。
一天的行禪結束,所有的細節依然歷歷在目。腳下的土地、手中的禪杖、耳邊的咒語,共同構成了這一天的孤獨與豐盈。這一切,不只是對外在世界的體驗,更是對自身的深刻對話。
變革,既是歷史的主題,也是生命的真相。從明治維新的喧囂到四國行禪的寧靜,這一次旅程不僅讓我們看到社會的革新,更讓我們意識到內心的覺醒。這種覺醒,如同曼荼羅的中心,既遙遠又在眼前。
或許,真正的變革并非外在的劇烈改變,而是每一個人腳步中的寧靜與覺悟。
寧靜與覺悟,是修行的永恒主題。行禪之旅雖然結束,但我們還將繼續循著古代高僧大德的足跡,踏上重返內心的修行路途。
與更注重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教不同,上座部佛教在個人修行與解脫的意義上,更忠實于原始佛教。佛陀悟道,本身就是一次生活的“革命”。回歸原初,對我們來說,就是回歸那個被我們所遺忘的“自由”。
學術的考察的下一站,我們將一起踏上斯里蘭卡,這片凈土中,感受上座部佛教的理念和智慧,完成對自我的超越與救贖。期待與你一起同行!
跨年之際(2024年12月28日-2025年1月1日),許小亮老師和歷史學嘉賓施展老師將繼續帶隊出發,踏上斯里蘭卡這片佛國凈土,開啟一場佛教尋根之旅,感受最原始的佛教智慧,尋找內心的平靜與自由之道。
,報名歡迎咨詢考察助理-小愛(微信號:eidos67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