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海軍準將佩里率領四艘涂黑漆的軍艦組成的特遣艦隊,開進江戶灣相州浦賀海面(今東京灣神奈川縣南部),以訴諸武力相威脅,要求日本“開國”。
日本版畫所描繪的佩里 1854 年左右
在不開國就開火的威嚇下,幕府不敢拒絕開國的要求,但又恐怕接受佩里帶來的國書會受到抨擊,于是約定佩里下一年春天給予答復。
1854年2月11日,佩里又率七艘軍艦開進江戶灣,后又增加二艘,要求日本開國。3月8日,雙方在神奈川開始談判。在武力威逼之下,幕府于3月31日與美國簽訂《日美和好條約》(通稱《神奈川條約》)。
日美神奈川條約精密復制品
條約規定:日本開放下田、箱館(今函館)兩港,搭救美國漂流民,在開放港口圈定外國人“居留地”,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不久,俄、英、法、荷等國紛紛效仿美國,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馬休·佩里
這次事件被稱為黑船事件(Black Ship's Event),黑船事件致使日本被迫開國,鎖國體制崩潰。這是自1633年日本宣布鎖國以來,國門第一次對中國和荷蘭之外的國家開放。這一事件暴露了幕府的腐敗無能,使幕府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幕府將軍德川家慶不久病死,此后倒幕運動迅速興起,幕藩體制隨之瓦解。
黑船圖
黑船事件
黑船來航(又稱黑船事件)是指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里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的事件,佩里帶著時任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的國書向江戶幕府致意,最后雙方于次年(1854年)簽定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日本通稱為《日美和親條約》)。
此事件一般被視作日本歷史幕末時代的開端。
美國海軍在橫濱登陸
事件背景
19世紀,美國為其亞洲進出與捕鯨事業,需要確保在遠東的停靠港口。1837年,美國商人金?查爾斯(Charles King )的摩利森號(Morrison)在試圖駛進江戶時遭日本炮擊,是為摩利森號事件;金?查爾斯于事后發表《基督教世界對日本及馬來西亞的主張》(The Claims of Japan and Malaysia upon Christendom, 1839),主張美國控制日本。
1842年,中國于鴉片戰爭戰敗,促使幕府放棄驅除外國船。
1844年7月2日,荷蘭軍艦巨港號抵達長崎,翌日將荷蘭國王威廉二世書信交由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建議幕府開國,是為“和蘭告密”但幕府未同意。
1845年,捕鯨船長庫柏救助漂流日本人,與浦賀奉行會面,但未達成任何商業協議。
1846年,美國海軍準將詹姆斯·貝特爾率領風帆戰艦和小型風帆戰船各一艘來到日本要求開國,但被江戶幕府拒絕。1852年,長崎荷蘭商館館長庫修斯聽說美國艦隊即將派遣一支備戰的艦隊來到日本的消息,便把此事告知幕府并勸說簽訂日荷通商條約當作對策,但江戶幕府仍不為所動。
黑船事件經過
佩里率領的四艘艦船——密西西比號巡洋艦、薩斯喀那號巡洋艦、薩拉托加號炮艦和普利茅斯號炮艦——一共載炮六十三門,1852年11月24日由美國東岸諾福克出發,橫渡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北上進入印度洋,1853年5月4日到上海,5月26日到琉球國,7月8日到浦賀。
黑船:薩斯奎哈納號
這些船只由于船體被涂上有防止生銹的黑色柏油,而被日本人稱為“黑船”。佩里要求將美國總統的國書遞交日本官方。黑船的出現給日本帶來莫大的騷動,當晚江戶城一片混亂。
黑船:薩拉托加號
德川幕府不敢拒絕美國的要求,時值幕府將軍德川家慶重病,幕府老中阿部正弘以此為由稱需要更多時間做決定。由于佩里還有其他要事而沒有輕易動武,但佩里預告他一年后還會再來,隨后率艦繞航江戶灣;7月17日,艦隊離開江戶,返回英國殖民地香港島。十天后,德川家慶病逝。
1854年2月13日,佩里率領九艘軍艦駛入江戶灣;這一次幕府諸臣無計可施。
黑船事件影響
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神奈川條約》簽訂后,日本被迫同意開放下田(東京西南的靜岡縣的東南部)、箱館(今函館,北海道的西南部)兩港口,美國船可以在這兩個港口加煤上水,并得到糧食等物品的供應。條約還允許美國在上述兩港派駐領事,并享有最惠國待遇。不久,英、俄、荷等國援例而至,也和日本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
德川幕府這次為了減低各藩的反對聲音,以天皇名義締約,并破例邀請各大名、藩士、學者、甚至平民,針對開國之事提出意見。于是天皇及其朝臣、大名及其家臣紛紛舉起了救國的旗幟,趁機躍上政治舞臺。
戊辰戰爭中薩摩藩之藩士
“黑船事件”后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亂,埋下幕府滅亡的導火線。之后戊辰戰爭中,明治新政府擊敗江戶幕府,隨后進行全面革新。
1868年1月3日天皇睦仁(即明治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 ,廢除幕府制度。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開啟明治維新歷史序幕,宣誓的誓文被叫做【五條御誓文】:
- 御誓文
- 一、廣興會議,公論決萬機。
- 二、上下一心,經綸盛行。
- 三、官武一途迠至庶民,各遂其志,事要人心不倦。
- 四、除舊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
- 五、求智慧于世界,振大皇國之基業。
- 我國即將進行前所未有之變革,故朕躬身先眾而行,向天地神明宣誓,定斯國是,立萬民保全之道。盼眾卿亦咸秉此念,同心戮力。
五條御誓文(太政官日志版本)
幟仁親王書寫版本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征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
日本在明治維新后迅速發展,最終于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年戰爭中,一反千年中日國力對比,在有唐朝白江口擊敗日本、明朝援朝擊敗日本后,被滿清將中日地位扭轉,以1895年簽訂的悲慘《馬關條約》收尾。
甲午戰爭形勢圖
再之后,日本更是從昔日藩屬國化身列強試圖吞并中國,在20世紀為中國帶來無窮災難。
描繪佩里和其他美國船員的日本木刻畫
日本切實感激美國的入侵,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里濱,建了一座佩里公園。當年由佩里率領的黑船登船的地點,豎立了一座佩里登陸紀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親筆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伯理上陸記念碑”。
在佩里公園里,每年都有由民間組織的開國紀念活動,人稱“黑船祭”。在紀念表演活動中,當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態出現。
編輯 | 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