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而身處這樣的新時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作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匯聚多方資源,構建完善的“人工智能+”育人體系,為學子搭建激揚創新動能、觸碰科技前沿的舞臺。
以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例,學院扎根計算機學科,始終堅持打造研究型、創新型學風院風,通過“教師科研團隊+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團隊”模式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科技創新,超過50%的學生加入了學生科技創新團隊,讓智慧之光充分閃耀。
在學校的引導和培養下,除工科學院外,人工智能的印記更是滲透影響著廣外其他專業的學生。
日前,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承辦的2024年廣東省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暨第1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粵港澳大灣區賽成功舉辦,吸引了138所高校的5102件作品參賽,參賽師生增至近2.5萬人。規??涨暗耐瑫r,比賽涌現了應用于XR設備的控制器、微縮工業品缺陷檢測和分揀系統、水下機器人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優秀參賽作品,人工智能應用也成為賽事的最大亮點。
事實上,今年是廣外參賽辦賽的第九年,全校共有18組作品從省賽的舞臺上脫穎而出,還紛紛獲得國家級賽獎項,將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以及8項三等獎悉數捧回。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參賽團隊大多數構成豐富,不只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工科生,還有藝術類專業的藝術生、語言類專業的文科生等累計46個專業的537名師生參與其中。
來自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大三學生王晨旭,在今年帶領了一支匯聚了來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高級翻譯專業、漢語言專業等文、工科學生的五人團隊。不同的專業出身常常可以帶給創新作品不一樣的思維碰撞,助力團隊在賽場上斬獲國家級賽二等獎及省級賽一等獎。
王晨旭與團隊在決賽現場
同一場大賽,同一所學校,匯聚多專業學生,齊聚多學科老師,共同參賽指導學生,這種打破學科專業壁壘的大賽,已然成為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溫床。
除了將“人工智能”設為學校發力建設的五大交叉學科群之一,細看廣外近年來的專業建設情況,學校還增設數字經濟專業,在部分專業增設數字媒體管理、數字貿易、金融科技等凸顯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方向,持續推進專業交叉融合和數字化改造,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以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對接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未來,AI將會像office的普及使用一樣。在學校、在課堂為學生打下AI知識基礎,將來他們到工作崗位上就能快速上手了?!睆V外教務部部長陳金詩教授認為,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是大勢所趨。
近日,廣外正在規劃制定2025版人才培養方案。在頂層設計上,從2025級學生開始,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成為必修課,所有學生都要學習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還將采取AISP模式,即AI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人工智能),個性化設計符合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課程,形成廣外特色的人工智能課程群。
圖源:南方日報
緊跟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一體推進通識課程改革,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層次人才。
高層次人才培養,同樣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廣外在培養跨學科復合型學生的同時,也在培養跨學科復合型教師隊伍,教師發展中心為教師提供數字化轉型的相關培訓等,助力教師的教學工作。
廣外教師接受“智慧課室”培訓
此外,校內不時還有海內外知名教授、行業專家驚喜現身,為學子帶來有關人工智能更加前沿的知識,讓一顆顆“科技”的種子在不經意間扎根。
2024年10月,廣外新聞與傳播學院特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鍾布教授,為師生帶來《人工智能想象塑造全球數字未來》的講座,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未來社會的精彩分享;
2024年6月,廣外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邀請人工智能行業專家、昇騰AI生態和技術專家走進高校,為學子提供昇騰全棧AI技術知識和創新實踐培訓。
當然,除了將行業名師“請進來”,學校還積極將學生“送出去”。今年暑假期間,高級翻譯學院“廣外·視界行”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ChatGPT項目順利展開,來自廣外不同學院的優秀學子在國際頂尖學府的學術氛圍中,共同探討和學習人工智能與GPT的前沿知識。
廣外國際治理創新學院加入聯合國大學全球人工智能網絡
就在上個月,學校與廣外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東莞松山湖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華為將充分發揮在聯接、計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廣外在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工作。
瞬息萬變的智能時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將繼續主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積極布局,持續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迭代升級,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與發展注入新活力。也期待更多學子走進廣外,沉浸式體驗數字化、智能化的學習“新模式”。
文章素材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網/官微、廣外招辦官微、廣外語言與人工智能創新團隊官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