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辛卯科同年齒錄截圖
繼今年4月中旬,孔明百科網張新杰在新沂發現郯城舉人孔昭郯撰文的《陸軍少將錢公景南功德碑》后,知名學者喬閃先生和郯城蒲汪李歡又陸續尋找到有關孔昭郯的其他信息,進一步完善了郯城教育先驅孔昭郯的文史資料?!豆饩w辛卯科同年齒錄》中關于孔昭郯籍貫、名號等履歷的記載,是目前發現最詳實的史志資料。
根據喬閃先生與孔昭郯后人溝通,其家族從孔昭郯開始,已六世從事教育,堪稱“教育世家”,在魯南蘇北亦屬罕見。其中孔昭郯的玄孫孔祥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杰出學者”特聘教授(A崗),中國合作社研究院院長、中華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合作經濟評論》雜志主編。
孔祥智百度資料
根據立于民國三年的《陸軍少將錢公景南功德碑》,孔昭郯時任 “郯城縣高等學?!毙iL。這塊功德碑為研究郯城的教育史和歷史人物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不但補充了《郯城縣志》《郯城教育志》中的教育史料,更佐證孔昭郯是郯城近代教育的重要先驅者。
標處為:山左郯城縣高等學校校長孔昭郯謹撰
綜述如下:孔昭郯,字問亭,號墨谷,郯城縣楊集鎮孔圩子村(民國前稱耿家莊)人,生于咸豐二年(1852),系清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科鄉試第71名,考中舉人。清時曾任兩浙鹽大使,家譜記載還曾任清揚州知府待考?;剜l后任 “郯城縣高等學校”校長。根據知名歷史學家茅海建先生的《“公車上書”考證補》中介紹,郯城的周祜、張含章、孔昭郯三人都是參與“公車上書”的1555名舉人之一。
孔昭郯墓碑
注釋:
清朝時,“兩浙”指的是浙江省,這個稱呼源自于古代的“兩淛”,是浙東和浙西的合稱;
鹽課大使,正八品,設于各鹽場或鹽井、鹽池,每處設一人,掌鹽場政令,兼管制鹽;
孔圩子相傳唐朝末期建村,原名耿家莊。后因孔姓一枝從曲阜儒籍遷郯,建房筑圩,且“圩”意為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岸,故改名孔圩子;
山左即山東省。
編輯:孔明百科網 張新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